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4页 |
1.1 ZIFs衍生材料的种类 | 第9-18页 |
1.1.1 ZIFs直接与其他材料复合 | 第9-10页 |
1.1.2 ZIF-67 与ZIF-8 形成的材料 | 第10-12页 |
1.1.2.1 ZIF-8 与ZIF-67 形成的复合材料 | 第10-11页 |
1.1.2.2 ZIF@ZIF衍生的核-壳材料 | 第11-12页 |
1.1.3. 掺杂过渡金属的ZIF衍生材料 | 第12-13页 |
1.1.3.1 由ZIF-67 衍生的LDH材料 | 第12-13页 |
1.1.3.2 由杂原子掺杂的ZIF-67 衍生材料 | 第13页 |
1.1.4 ZIFs热解的衍生产物 | 第13-16页 |
1.1.4.1 ZIFs热解的金属氧化物 | 第13-15页 |
1.1.4.2 ZIFs热解的金属/碳纳米复合物 | 第15-16页 |
1.1.4.2 ZIFs热解衍生的碳材料 | 第16页 |
1.1.5 ZIFs衍生的硫化物 | 第16-17页 |
1.1.6 ZIFs衍生的磷化物 | 第17-18页 |
1.2 ZIFs衍生材料的应用 | 第18-22页 |
1.2.1 能源方面的应用 | 第18-21页 |
1.2.1.1 锂离子电池 | 第18-19页 |
1.2.1.2 超级电容器 | 第19页 |
1.2.1.3 氧还原反应(ORR) | 第19-20页 |
1.2.1.4 电分解水 | 第20-21页 |
1.2.2 环境方面的应用 | 第21-22页 |
1.2.2.1 ZIFs衍生材料用做吸附剂 | 第21页 |
1.2.2.2 ZIFs衍生材料催化去除污染物 | 第21-22页 |
1.2.2.3 ZIFs衍生材料用作吸波材料 | 第22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 | 第22-24页 |
第2 章钴纳米颗粒嵌入多孔含氮的碳作为高效的双电催化剂全解水 | 第24-41页 |
2.1 前言 | 第24-25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5-26页 |
2.2.1 主要试剂 | 第25页 |
2.2.2 电催化剂的制备 | 第25页 |
2.2.3 电化学测试过程 | 第25-26页 |
2.2.4 实验仪器 | 第26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6-40页 |
2.3.1 样品的表征 | 第26-30页 |
2.3.2 PNC/Co的电化学性能评价 | 第30-40页 |
2.3.2.1 PNC/Co的电化学OER性能评价 | 第30-32页 |
2.3.2.2 PNC/Co的电化学OER活性位点的探究 | 第32-35页 |
2.3.2.3 PNC/Co的电化学HER性能评价 | 第35-37页 |
2.3.2.4 PNC/Co的电化学HER活性位点的探究 | 第37-39页 |
2.3.2.5 PNC/Co电解水 | 第39-40页 |
2.4 小结 | 第40-41页 |
第3章 钴纳米颗粒嵌入分层多孔的碳掺杂的碳框架中用于高效可循环催化 | 第41-56页 |
3.1 前言 | 第41-42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2-43页 |
3.2.1 实验药品 | 第42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42页 |
3.2.3 实验合成方法 | 第42-43页 |
3.2.4 表征方法 | 第43页 |
3.2.5 Co@NC的催化活性测试 | 第43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3-55页 |
3.3.1 Co@NC的表征 | 第43-50页 |
3.3.2 Co@NC催化性能的研究 | 第50-55页 |
3.3.2.1 Co@NC催化还原 4-NP | 第50-53页 |
3.3.2.2 Co@NC催化还原RhB | 第53-55页 |
3.4 小结 | 第55-56页 |
第4章 以ZIF-67 为模板制备多孔Co_9S_8纳米颗粒用于电催化析氧 | 第56-67页 |
4.1 引言 | 第56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6-58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56-57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57页 |
4.2.3 实验步骤 | 第57-58页 |
4.2.3.1 电催化剂Co_9S_8 NPs的合成 | 第57-58页 |
4.2.3.2 电化学测试方法 | 第58页 |
4.2.4 材料的表征技术 | 第58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8-66页 |
4.3.1 催化剂Co_9S_8 NPs的表征 | 第58-62页 |
4.3.2 催化剂Co_9S_8电化学析氧性能测试 | 第62-64页 |
4.3.3 催化剂Co_9S_8 NPs稳定性测试 | 第64-66页 |
4.4 小结 | 第66-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85页 |
致谢 | 第85-87页 |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