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23页 |
1.1 废弃电池处置现状 | 第10页 |
1.2 废弃电池回收利用技术简介 | 第10-21页 |
1.2.1 废弃无汞碱性电池回收利用技术 | 第11-18页 |
1.2.1.1 无汞碱性电池概述 | 第11页 |
1.2.1.2 废弃无汞碱性电池火法回收利用技术 | 第11-12页 |
1.2.1.3 废弃无汞碱性电池湿法回收利用技术 | 第12-18页 |
1.2.2 废弃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技术 | 第18-21页 |
1.2.2.1 锂离子电池概述 | 第18-19页 |
1.2.2.2 废弃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技术简介 | 第19-21页 |
1.3 废弃电池回收存在的问题 | 第21页 |
1.4 本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 第21-23页 |
第2章 基于柚子皮的废弃无汞碱性电池中锰的生物质浸出行为研究 | 第23-36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3-26页 |
2.2.1 仪器 | 第23-24页 |
2.2.2 试剂 | 第24页 |
2.2.3 实验方法 | 第24-26页 |
2.2.3.1 实验材料准备 | 第24页 |
2.2.3.2 混合电极材料成分分析方法 | 第24-25页 |
2.2.3.3 选择性浸出锌 | 第25页 |
2.2.3.4 还原浸锰 | 第25页 |
2.2.3.5 表征 | 第25-26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6-34页 |
2.3.1 废弃碱性电池结构及成分 | 第26页 |
2.3.2 稀硫酸选择性浸出锌 | 第26-29页 |
2.3.2.1 时间及硫酸浓度对锌锰浸出的影响 | 第27-28页 |
2.3.2.2 硫酸量及温度对锌锰浸出的影响 | 第28-29页 |
2.3.3 生物质还原浸出锰 | 第29-32页 |
2.3.3.1 浸出时间的影响 | 第29-30页 |
2.3.3.2 硫酸浓度的影响 | 第30-31页 |
2.3.3.3 硫酸量和还原剂量的影响 | 第31页 |
2.3.3.4 温度的影响 | 第31-32页 |
2.3.4 生物质浸出机理分析 | 第32-34页 |
2.4 小结 | 第34-36页 |
第3章 基于废弃无汞碱性电池浸出液制备锌锰磁性材料 | 第36-47页 |
3.1 引言 | 第36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6-39页 |
3.2.1 仪器 | 第36-37页 |
3.2.2 试剂 | 第37页 |
3.2.3 实验方法 | 第37-39页 |
3.2.3.1 实验材料的准备 | 第38页 |
3.2.3.2 锌锰磁性材料的合成 | 第38页 |
3.2.3.3 锌锰磁性材料的表征 | 第38-3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9-46页 |
3.3.1 合成前液成分及比例 | 第39页 |
3.3.2 合成条件对磁性材料晶化程度的影响 | 第39-42页 |
3.3.2.1 共沉淀温度的影响 | 第39-40页 |
3.3.2.2 水热温度的影响 | 第40-41页 |
3.3.2.3 水热时间的影响 | 第41-42页 |
3.3.3 磁性材料的表征 | 第42-44页 |
3.3.3.1 磁性材料的元素分析 | 第42-43页 |
3.3.3.2 磁性材料形貌分析 | 第43页 |
3.3.3.3 磁性材料结构分析 | 第43-44页 |
3.3.4 磁性材料磁性能分析 | 第44-46页 |
3.4 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基于香蕉皮的废弃锂离子电池中镍、钴、锰的生物质浸出行为研究 | 第47-59页 |
4.1 引言 | 第47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7-50页 |
4.2.1 仪器 | 第47-48页 |
4.2.2 试剂 | 第48页 |
4.2.3 实验方法 | 第48-50页 |
4.2.3.1 实验材料准备 | 第48-49页 |
4.2.3.2 碱液浸出铝 | 第49页 |
4.2.3.3 还原浸出镍、钴、锰 | 第49页 |
4.2.3.4 还原浸出原料成分分析方法 | 第49页 |
4.2.3.5 铝的测定方法 | 第49页 |
4.2.3.6 镍、钴、锰的测定方法 | 第49-50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0-57页 |
4.3.1 碱性条件下浸出铝 | 第51-53页 |
4.3.1.1 氢氧化钠浓度的影响 | 第51页 |
4.3.1.2 温度的影响 | 第51-52页 |
4.3.1.3 时间的影响 | 第52-53页 |
4.3.1.4 碱量的影响 | 第53页 |
4.3.2 生物质还原剂浸出镍、钴、锰 | 第53-57页 |
4.3.2.1 硫酸浓度的影响 | 第53-54页 |
4.3.2.2 还原剂量的影响 | 第54-55页 |
4.3.2.3 温度的影响 | 第55-56页 |
4.3.2.4 时间的影响 | 第56-57页 |
4.3.3 浸出结果分析 | 第57页 |
4.4 小结 | 第57-5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9-60页 |
1、结论 | 第59页 |
2、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70页 |
致谢 | 第70-72页 |
在校期间的科研情况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