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1-24页 |
| 1.1 核聚变能的诞生 | 第11-12页 |
| 1.2 可控核聚变发展现状 | 第12-15页 |
| 1.3 可控核聚变的工作环境 | 第15-16页 |
| 1.4 面向等离子体材料 | 第16-23页 |
| 1.4.1 钨金属作为候选材料的提出 | 第16-18页 |
| 1.4.2 钨合金材料实验与理论研究现状 | 第18-23页 |
| 1.5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3-24页 |
| 第2章 理论计算方法 | 第24-42页 |
| 2.1 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 第24-27页 |
| 2.1.1 Hohenberg-Kohn定理 | 第24-26页 |
| 2.1.2 Kohn-Sham方程 | 第26-27页 |
| 2.2 交换关联泛函 | 第27-29页 |
| 2.2.1 局域密度近似 (LDA) | 第27-28页 |
| 2.2.2 广义梯度近似 (GGA) | 第28-29页 |
| 2.3 VASP软件包介绍 | 第29-30页 |
| 2.4 弹性计算理论 | 第30-42页 |
| 2.4.1 弹性常数 | 第30-36页 |
| 2.4.2 弹性模量及相关物理参数 | 第36-39页 |
| 2.4.3 弹性理论计算模拟实用举例 | 第39-42页 |
| 第3章 W-Y二元合金的力学性质 | 第42-52页 |
| 3.1 W-Y二元合金的研究现状 | 第42-43页 |
| 3.2 计算模型与方法 | 第43-45页 |
| 3.3 W-Y二元合金的能量及稳定性 | 第45-47页 |
| 3.4 W-Y二元合金的力学特性 | 第47-50页 |
| 3.5 W-Y二元合金的电子结构 | 第50-51页 |
| 3.6 总结与结论 | 第51-52页 |
| 第4章 W-Ti二元合金的力学性质 | 第52-64页 |
| 4.1 W-Ti二元合金的研究现状 | 第52页 |
| 4.2 计算模型与方法 | 第52-53页 |
| 4.3 W-Ti二元合金的能量及稳定性 | 第53-58页 |
| 4.4 W-Ti二元合金的力学特性 | 第58-62页 |
| 4.5 总结与结论 | 第62-64页 |
| 第5章 W-Ta二元合金的力学性质 | 第64-76页 |
| 5.1 W-Ta二元合金的研究现状 | 第64页 |
| 5.2 计算模型与方法 | 第64-65页 |
| 5.3 W-Ta二元合金的能量及稳定性 | 第65-70页 |
| 5.4 W-Ta二元合金的力学特性 | 第70-75页 |
| 5.5 总结与结论 | 第75-76页 |
| 第6章 W-Ti二元合金对C杂质介入的影响 | 第76-87页 |
| 6.1 C杂质与金属W的相互作用及其研究现状 | 第76-77页 |
| 6.2 计算模型与方法 | 第77-78页 |
| 6.3 C杂质在纯W晶格中的溶解能 | 第78-79页 |
| 6.4 C杂质在W_(53)Ti_1晶格中不同位置的溶解能及其稳定性 | 第79-81页 |
| 6.5 C杂质在W_(53)Ti_1晶格中的扩散行为 | 第81-83页 |
| 6.6 力学特性 | 第83-85页 |
| 6.7 总结与结论 | 第85-87页 |
| 第7章 W-Ti二元合金对H杂质介入的影响 | 第87-100页 |
| 7.1 H杂质与W-Ti二元合金相互作用研究的提出 | 第87-88页 |
| 7.2 计算模型与方法 | 第88-89页 |
| 7.3 H杂质在W_(53)Ti_1晶格中不同位置的溶解能及其稳定性 | 第89-93页 |
| 7.4 H杂质在W_(53)Ti_1晶格中的扩散行为 | 第93-94页 |
| 7.5 力学特性 | 第94-99页 |
| 7.6 总结与结论 | 第99-100页 |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0-103页 |
| 8.1 结论 | 第100-102页 |
| 8.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第102-103页 |
| 致谢 | 第103-10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4-117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