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公共建筑论文--文化馆、俱乐部、舞厅论文

基于空间句法的群构式文化中心院落空间研究--以石林县鹿阜文化中心为例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2页
    1.1 选题背景第12-13页
        1.1.1 群构式文化中心的出现第12页
        1.1.2 空间句法及其软件的引入第12-13页
    1.2 课题来源及性质第13页
    1.3 研究意义与目的第13-14页
        1.3.1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3.2 研究目的第14页
    1.4 研究范围界定第14-15页
        1.4.1 研究对象第14-15页
        1.4.2 研究内容第15页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7页
        1.5.1 空间句法在国际的研究进展第15-16页
        1.5.2 空间句法在国内的研究动态第16-17页
    1.6 研究方法和框架第17-20页
        1.6.1 研究方法第17-19页
        1.6.2 研究框架第19-20页
    1.7 本章小结第20-22页
第二章 空间句法在群构式文化中心院落空间中的理论应用第22-32页
    2.1 “空间句法”理论的产生与引进第22页
        2.1.1 “空间句法”理论的产生第22页
        2.1.2 “空间句法”理论的引进第22页
    2.2 空间句法理论基础及应用第22-28页
        2.2.1 空间句法的理论基础第22页
        2.2.2 空间句法的主要分析方法第22-26页
        2.2.3 空间句法的适用范围第26-28页
    2.3 空间句法研究群构式文化中心院落空间的可行性第28-31页
        2.3.1 文化中心的产生及现状第28-29页
        2.3.2 群构式文化中心的界定第29-30页
        2.3.3 群构式文化中心的设计重点—院落空间的营造第30页
        2.3.4 空间句法的可行性维度第30-31页
    2.4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群构式文化中心院落空间分析第32-42页
    3.1 群构式文化中心院落空间第32-33页
        3.1.1 群构式文化中心院落空间的意义第32-33页
        3.1.2 群构式文化中心院落空间的特点第33页
    3.2 基于可理解度的院落空间量化分析第33-35页
        3.2.1 空间可理解度的含义第34页
        3.2.2 空间可理解度与空间使用行为的分布规律第34-35页
        3.2.3 空间可理解度分析的意义第35页
        3.2.4 空间可理解度分析的计算方法第35页
    3.3 群构式文化中心院落空间的影响因素第35-41页
        3.3.1 群体院落的空间序列第36-37页
        3.3.2 群体院落的组合方式第37-38页
        3.3.3 单元院落的围合方式第38-39页
        3.3.4 单元院落的界面要素第39-41页
    3.4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四章 群构式文化中心院落空间的设计策略第42-56页
    4.1 群构式文化中心的设计策略第42-43页
        4.1.1 群构式文化中心的适建范围第42-43页
        4.1.2 群构式文化中心的设计内容第43页
    4.2 群构式文化中心院落空间设计因子第43-52页
        4.2.1 群体院落的空间序列第44-45页
        4.2.2 群体院落的组合方式第45-48页
        4.2.3 单元院落的围合方式第48-49页
        4.2.4 单元院落的通透程度第49-51页
        4.2.5 单元院落的路径选择第51-52页
    4.3 基于可理解度的群构式文化中心院落空间优化策略第52-54页
        4.3.1 两种模式下的院落空间句法描述第52-53页
        4.3.2 同一空间系统下不同单元院落可理解度比较第53页
        4.3.3 不同空间系统下同一单元院落可理解度优化第53-54页
    4.4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五章 石林县鹿阜文化中心设计第56-88页
    5.1 总体布局构思第56-67页
        5.1.1 项目简介第56-59页
        5.1.2 道路优化第59-63页
        5.1.3 市民诉求第63-66页
        5.1.4 设计构思第66-67页
        5.1.5 初步方案生成第67页
    5.2 基于可理解度的院落空间量化与优化第67-77页
        5.2.1 基于可理解度的院落空间量化比较第67-69页
        5.2.2 院落空间方案选定第69-70页
        5.2.3 院落空间的布局方式第70-71页
        5.2.4 基于可理解度的院落空间优化评价第71-75页
        5.2.5 院落空间的层次比较分析第75-77页
    5.3 多维度的设计思考第77-87页
        5.3.1 核心内容的优化整合第79-80页
        5.3.2 建筑与古城的相互尊重第80页
        5.3.3 新旧建筑的融合再生第80-86页
        5.3.4 以人为本的空间细部第86页
        5.3.5 多义空间的人文关怀第86-87页
    5.4 项目实践总结第87页
        5.4.1 轴线图的精准度问题第87页
        5.4.2 空间的高差问题第87页
    5.5 本章小结第87-88页
第六章 结语第88-92页
    6.1 论文的总结第88-89页
    6.2 研究的结论第89页
    6.3 研究的创新点第89页
        6.3.1 从空间句法理论量化角度出发第89页
        6.3.2 从院落空间层次的丰富性出发第89页
    6.4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第89-92页
        6.4.1 实践项目本身的局限性第89-90页
        6.4.2 对空间句法理论认知的局限性第90页
        6.4.3 对其他涉及领域的局限性第90-92页
致谢第92-94页
参考文献第94-98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98-100页
附录B: 图片索引第100-104页
附录C: 古建筑修缮手稿第104-106页
附录D: 群构式文化中心市民需求调查问卷第106-108页
附件第108-211页

论文共2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探索元阳县遗产区村寨保护的新途径--生活主导型的村寨发展思考
下一篇:云南省汽车营地规划与建筑设计研究--以红河县撒马坝汽车营地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