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探索元阳县遗产区村寨保护的新途径--生活主导型的村寨发展思考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5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起因与题释第12-14页
        1.2.1 研究起因——村民从不自信到抵触第12-14页
        1.2.2 课题释义第14页
    1.3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4 研究意义第15-16页
        1.4.1 理论意义第15页
        1.4.2 现实意义第15-16页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2页
        1.5.1 国内相关研究第16-21页
        1.5.2 国外相关研究第21-22页
        1.5.3 国内外研究评述第22页
    1.6 研究方法第22-23页
    1.7 论文框架第23-25页
第二章 遗产区村寨现状及问题第25-39页
    2.1 遗产区村寨概况第25-30页
        2.1.1 自然环境第25页
        2.1.2 多民族共居第25-26页
        2.1.3 村寨总体布局特征第26-27页
        2.1.4 民居建筑特征第27页
        2.1.5 其他特色要素及价值第27-30页
    2.2 遗产区保护现状第30-34页
        2.2.1 相关保护办法、条例第30-31页
        2.2.2 已有的分类与分级第31-33页
        2.2.3 其他相关规划第33-34页
    2.3 现状存在问题分析第34-39页
        2.3.1 当前总的问题第34-35页
        2.3.2 具体问题第35-37页
        2.3.3 影响因素分析第37-38页
        2.3.4 几点思考第38-39页
第三章 遗产区村寨的发展比较与案例分析第39-55页
    3.1 遗产区村寨发展类型第39-43页
        3.1.1 旅游主导型村寨的提出——以箐口村为例第39-42页
        3.1.2 生活主导型村寨的提出——以阿乐寨为例第42-43页
    3.2 遗产区村寨的可比较性分析第43-46页
        3.2.1 相似性第43-44页
        3.2.2 差异性第44-46页
    3.3 案例分析与启示——以郝堂村为例第46-55页
        3.3.1 郝堂村基本情况第46-47页
        3.3.2 郝堂村成功的模式探索——两次洗礼第47-52页
        3.3.3 郝堂模式于遗产区村寨的可复制性启示第52-55页
第四章 生活主导型的村寨发展策略第55-71页
    4.1 转变保护观念第55-56页
        4.1.1 全局观的提出第55-56页
        4.1.2 新的保护观念第56页
    4.2 建筑规划后行第56-62页
        4.2.1 内生机制建设第56-60页
        4.2.2 产业发展策略第60页
        4.2.3 基础设施规划思路第60-62页
    4.3 建筑物质空间发展探索第62-71页
        4.3.1 “新”民居改造第62-64页
        4.3.2 传统民居修缮更新第64-67页
        4.3.3 公房改扩建第67-68页
        4.3.4 “活”动中心新建第68-71页
第五章 结语第71-73页
    5.1 总结第71页
    5.2 论文的不足第71-72页
    5.3 展望第72-73页
致谢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79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79-81页
附录B: 图片索引第81-83页
附录C: 元阳县哈尼梯田遗产区85个村寨调查资料表第83-84页
附件第84-148页

论文共1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景德镇当代陶瓷艺术美术馆场所营造--京盛美术馆设计
下一篇:基于空间句法的群构式文化中心院落空间研究--以石林县鹿阜文化中心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