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5页 |
1.2 多目标优化算法的研究现状 | 第15-23页 |
1.2.1 多目标优化研究的起源 | 第16页 |
1.2.2 多目标优化算法分类 | 第16-17页 |
1.2.3 数值多目标优化算法 | 第17-19页 |
1.2.4 智能多目标优化算法 | 第19-21页 |
1.2.5 算法的应用 | 第21-22页 |
1.2.6 算法的设计原则和目标 | 第22-23页 |
1.3 最优化算法 | 第23-24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8页 |
第2章 牛顿加权和法求解无约束多目标优化问题 | 第28-50页 |
2.1 基本定义及基础知识概述 | 第28-31页 |
2.2 帕累托(Pareto)最优解及其最优前端 | 第31-35页 |
2.2.1 帕累托占优 (Pareto dominant) | 第31-32页 |
2.2.2 帕累托最优解 (Pareto optimal solution) | 第32-34页 |
2.2.3 帕累托最优前端 (Pareto optimal front) | 第34-35页 |
2.3 牛顿加权和法 (NWSA) | 第35-39页 |
2.3.1 牛顿加权和法的迭代方向 | 第35-36页 |
2.3.2 牛顿加权和法的流程 | 第36-38页 |
2.3.3 帕累托最优解的证明 | 第38-39页 |
2.4 牛顿加权和法求解过程的收敛性 | 第39-48页 |
2.4.1 超线性收敛性 | 第39-45页 |
2.4.2 超二次收敛性 | 第45-4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3章 牛顿加权和法的性能 | 第50-76页 |
3.1 权重因子的设置方法 | 第50-57页 |
3.2 初值的选取 | 第57-67页 |
3.2.1 采用不同初值的计算结果 | 第58-61页 |
3.2.2 不同初值方式计算效率 | 第61-67页 |
3.3 牛顿加权和法求解质量评价 | 第67-73页 |
3.3.1 结果的精度 | 第69-71页 |
3.3.2 帕累托最优前端的分布质量 | 第71-73页 |
3.3.3 计算效率 | 第7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3-76页 |
第4章 牛顿加权和弗里希法及其工程应用理念 | 第76-102页 |
4.1 有约束多目标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 | 第76页 |
4.2 处理约束条件的方法 | 第76-81页 |
4.2.1 Courant罚函数 | 第77-79页 |
4.2.2 Frisch罚函数 | 第79-80页 |
4.2.3 乘子罚函数 | 第80-81页 |
4.3 牛顿加权和弗里希法 (NWSFA) | 第81-86页 |
4.3.1 不等式约束多目标优化问题及罚函数 | 第81-82页 |
4.3.2 迭代方向 | 第82-83页 |
4.3.3 NWSFA的描述及其流程 | 第83-86页 |
4.4 NWSFA的计算精度与计算效率 | 第86-91页 |
4.4.1 进行对比验证的算例和算法 | 第86-87页 |
4.4.2 计算结果质量对比 | 第87-91页 |
4.5 NWSFA的工程应用理念 | 第91-99页 |
4.5.1 工程中的多目标优化应用情况 | 第91页 |
4.5.2 求解工程多目标优化问题理念 | 第91-93页 |
4.5.3 工程算例 | 第93-9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99-102页 |
第5章 NWSFA实现轿车正碰时前纵梁优化设计 | 第102-126页 |
5.1 汽车碰撞研究的理论基础及仿真软件 | 第102-108页 |
5.1.1 汽车碰撞问题的描述 | 第102-103页 |
5.1.2 接触问题的研究历程 | 第103页 |
5.1.3 接触碰撞非线性有限元法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 | 第103-107页 |
5.1.4 汽车碰撞仿真计算使用软件及主要操作流程 | 第107-108页 |
5.2 代理模型理论 | 第108-112页 |
5.2.1 试验设计方法 | 第109-111页 |
5.2.2 代理模型的构建方法 | 第111-112页 |
5.2.3 拟合精度评价 | 第112页 |
5.3 汽车正面碰撞中前纵梁的仿真分析 | 第112-114页 |
5.4 建立前纵梁结构多目标尺寸优化的数学模型 | 第114-119页 |
5.4.1 试验设计 | 第115-117页 |
5.4.2 前纵梁碰撞性能代理模型及其精度 | 第117-118页 |
5.4.3 前纵梁结构多目标优化模型 | 第118-119页 |
5.5 通过NWSFA进行前纵梁多目标优化计算 | 第119-124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24-126页 |
第6章 结论 | 第126-128页 |
6.1 结论 | 第126-127页 |
6.2 展望 | 第127-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36页 |
作者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36-138页 |
一、作者简介 | 第136页 |
二、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6-137页 |
三、科研项目 | 第137-138页 |
后记和致谢 | 第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