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轴立式加工中心耳轴式回转工作台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课题来源与研究重要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3 论文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耳轴式工作台总体结构设计 | 第19-37页 |
2.1 耳轴式工作台简介 | 第19-21页 |
2.2 工作台通用坐标运动变换及求解 | 第21-24页 |
2.3 工作台动力学分析与耦合分析 | 第24-27页 |
2.4 工作台驱动元件选择 | 第27-30页 |
2.5 轴承选取 | 第30-31页 |
2.6 液压锁紧制动系统设计 | 第31-33页 |
2.7 ADAMS动力学分析 | 第33-36页 |
2.8 小结 | 第36-37页 |
第3章 耳轴式工作台静力学与动力学分析 | 第37-53页 |
3.1 引言 | 第37页 |
3.2 静力学有限元分析 | 第37-45页 |
3.2.0 工作台三维建模 | 第38-39页 |
3.2.1 静力分析装配关系处理方法 | 第39-40页 |
3.2.2 材料属性设置 | 第40页 |
3.2.3 工作台结构网格划分 | 第40-41页 |
3.2.4 施加边界条件 | 第41页 |
3.2.5 计算结果分析 | 第41-44页 |
3.2.6 工作台静刚度分析 | 第44-45页 |
3.3 动力学分析之模态分析 | 第45-47页 |
3.3.1 模态分析简介 | 第45页 |
3.3.2 模态分析 | 第45-47页 |
3.4 动力学分析之谐响应分析 | 第47-49页 |
3.4.1 谐响应分析简介 | 第47-48页 |
3.4.2 谐响应分析 | 第48-49页 |
3.5 液压制动装置热—静力耦合分析 | 第49-51页 |
3.5.1 液压制动装置三维模型 | 第49页 |
3.5.2 液压制动装置热—静力分析和动力学分析 | 第49-5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4章 耳轴式工作台热特性有限元分析 | 第53-81页 |
4.1 热特性分析理论基础 | 第53-56页 |
4.1.1 热量传递方式 | 第53-55页 |
4.1.2 热传导微分方程 | 第55页 |
4.1.3 热边界条件 | 第55-56页 |
4.1.4 热应力与热变形机理 | 第56页 |
4.2 热流模型的建立 | 第56-58页 |
4.2.1 工作台发热因素分析 | 第56-57页 |
4.2.2 工作台散热方式分析 | 第57-58页 |
4.2.3 热分析方案分析 | 第58页 |
4.3 热特性有限元分析 | 第58-80页 |
4.3.1 发热与边界条件计算 | 第58-67页 |
4.3.2 有限元分析 | 第67-76页 |
4.3.3 误差补偿 | 第76-8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5章 工作台伺服系统机电耦合仿真研究 | 第81-113页 |
5.1 工作台伺服系统 | 第81-85页 |
5.1.1 伺服系统概述 | 第81-82页 |
5.1.2 伺服系统基本要求 | 第82-83页 |
5.1.3 伺服系统影响因素 | 第83-85页 |
5.2 工作台伺服系统机电耦合分析 | 第85-87页 |
5.2.1 全局耦合分析 | 第86页 |
5.2.2 局部耦合分析 | 第86-87页 |
5.3 工作台伺服系统机电耦合运动方程建模 | 第87-94页 |
5.3.1 拉格朗日—麦克斯韦方程 | 第87-89页 |
5.3.2 机械系统和电磁系统类比关系 | 第89页 |
5.3.3 电机物理模型 | 第89-90页 |
5.3.4 工作台数学模型 | 第90-94页 |
5.4 工作台系统机电耦合特性研究 | 第94-112页 |
5.4.1 机电耦合特性研究现状 | 第94页 |
5.4.2 机械系统数学模型 | 第94-96页 |
5.4.3 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 | 第96-98页 |
5.4.4 SVPWM模块 | 第98-100页 |
5.4.5 仿真模型之电机控制模块 | 第100-105页 |
5.4.6 PMSM及逆变器模块 | 第105页 |
5.4.7 PMSM整体仿真模型 | 第105-106页 |
5.4.8 系统分析与仿真 | 第106-111页 |
5.4.9 PMSM双机共轴余度系统简介 | 第111-112页 |
5.5 小结 | 第112-113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13-115页 |
6.1 结论 | 第113页 |
6.2 建议 | 第113-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19页 |
致谢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