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1.1 农药环境过程及其转化产物 | 第11-12页 |
1.1.1 农药污染 | 第11页 |
1.1.2 农药环境过程及转化产物 | 第11-12页 |
1.1.3 重金属对农药转化的影响 | 第12页 |
1.2 含硫农药及其转化过程 | 第12-14页 |
1.2.1 硫原子氧化还原特性及含硫农药 | 第13页 |
1.2.2 含硫农药的连续氧化反应 | 第13-14页 |
1.2.3 手性亚砜 | 第14页 |
1.3 手性农药及其转化产物 | 第14-15页 |
1.3.1 手性农药 | 第14页 |
1.3.2 手性农药的立体选择性转化 | 第14-15页 |
1.3.3 手性农药的立体选择性毒性 | 第15页 |
1.4 苯线磷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4.1 苯线磷简介 | 第15-16页 |
1.4.2 苯线磷转化过程及产物 | 第16页 |
1.4.3 苯线磷及转化产物的毒性效应 | 第16-17页 |
1.5 QuEChERS法样品预处理 | 第17页 |
1.6 选题依据、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6.1 选题依据及立项意义 | 第17-18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6.3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2 土壤中苯线磷立体转化过程 | 第19-48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19-23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19-20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0页 |
2.2.3 制备对映体标样 | 第20-21页 |
2.2.4 实验土壤 | 第21页 |
2.2.5 土壤降解实验设置 | 第21-22页 |
2.2.6 QuEChERS法提取净化土壤样品 | 第22页 |
2.2.7 苯线磷及其转化产物色谱分析条件 | 第22-23页 |
2.2.8 土壤脱氢酶活性测定-甲瓒比色法 | 第23页 |
2.2.9 危害商值法风险表征 | 第2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3-47页 |
2.3.1 苯线磷转化产物鉴定 | 第23-27页 |
2.3.2 灭菌土壤中苯线磷及其产物降解 | 第27-28页 |
2.3.3 苯线磷降解动力学及立体差异 | 第28-33页 |
2.3.4 苯线磷对映体的降解 | 第33-34页 |
2.3.5 砜降解动力学及立体差异 | 第34-37页 |
2.3.6 苯线磷亚砜纯异构体降解 | 第37-39页 |
2.3.7 苯线磷砜的降解 | 第39-40页 |
2.3.8 土壤理化性质对苯线磷、亚砜和砜降解的影响 | 第40-41页 |
2.3.9 土壤中苯线磷降解途经及环境意义 | 第41-43页 |
2.3.10 生态风险评估 | 第43-47页 |
2.4 小结 | 第47-48页 |
3 铜对苯线磷土壤降解的影响 | 第48-57页 |
3.1 引言 | 第48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48-50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48页 |
3.2.2 苯线磷与铜离子的络合作用 | 第48-49页 |
3.2.3 土壤中铜含量测定 | 第49页 |
3.2.4 铜离子对苯线磷土壤吸附的影响 | 第49-50页 |
3.2.5 铜离子对苯线磷土壤降解的影响 | 第50页 |
3.2.6 土壤磷酸酶活性测定-磷酸苯二钠比色法 | 第5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0-56页 |
3.3.1 苯线磷与铜离子的络合作用稳定性测试 | 第50页 |
3.3.2 苯线磷与铜离子的络合作用 | 第50-52页 |
3.3.3 实验土壤中铜离子的含量 | 第52-53页 |
3.3.4 铜离子对苯线磷土壤吸附的影响 | 第53-54页 |
3.3.5 铜离子对苯线磷土壤降解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第54-56页 |
3.4 小结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