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4 研究构想与思路 | 第11-12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2.1 食品安全相关概念 | 第12-13页 |
2.1.1 食品安全的概念 | 第12页 |
2.1.2 政府监管的概念 | 第12页 |
2.1.3 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的概念 | 第12页 |
2.1.4 食品安全事件的概念 | 第12-13页 |
2.1.5 食品安全监督体系概念 | 第13页 |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2.2.1 有关食品安全基本概念的研究 | 第13-14页 |
2.2.2 有关食品信息不对称方面的研究 | 第14页 |
2.2.3 有关食品企业商业伦理方面的研究 | 第14-15页 |
2.2.4 有关食品安全标准化方面的研究 | 第15-16页 |
2.2.5 有关政府规制失灵的研究 | 第16-17页 |
第3章 食品安全事件的主要特点及原因分析 | 第17-29页 |
3.1 辽沈地区近年主要食品安全事件概览 | 第17-22页 |
3.2 食品安全事件的主要特点及发展趋势 | 第22-23页 |
3.2.1 食品安全事件的特点 | 第22页 |
3.2.2 食品安全事件的发展趋势 | 第22-23页 |
3.3 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原因 | 第23-28页 |
3.3.1 经济发展落后 | 第23-24页 |
3.3.2 食品安全标准不科学 | 第24-25页 |
3.3.3 中国食品的特殊性 | 第25页 |
3.3.4 监管体制落后 | 第25-27页 |
3.3.5 食品行业道德风险高 | 第27-2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4章 沈阳市食品安全监督体系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9-41页 |
4.1 沈阳市食品安全监督体系现状 | 第29-37页 |
4.1.1 行政监管体系现状 | 第29-36页 |
4.1.2 社会监督现状 | 第36-37页 |
4.2 沈阳市食品安全监督体系问题分析 | 第37-41页 |
4.2.1 分段管理的边界不清 | 第37页 |
4.2.2 检验检测机构分散,技术落后 | 第37-38页 |
4.2.3 信息发布渠道混乱 | 第38-39页 |
4.2.4 社会监督缺位 | 第39页 |
4.2.5 责任追究制度不完备 | 第39页 |
4.2.6 消费者的维权的有限理性 | 第39-41页 |
第5章 沈阳市食品安全监督体系改进对策与建议 | 第41-50页 |
5.1 监督体系改进目标 | 第41-42页 |
5.1.1 监督体系改进的初期目标 | 第41页 |
5.1.2 监督体系改进的终极目标 | 第41-42页 |
5.2 建立食品行业征信系统 | 第42-43页 |
5.2.1 建立食品信息追溯体系 | 第42页 |
5.2.2 加强监管部门间的信息共享 | 第42-43页 |
5.2.3 完善监管部门间的合作机制 | 第43页 |
5.2.4 建立食品行业信用评价制度 | 第43页 |
5.3 设计主体明确、符合实际的行政监管体系 | 第43-48页 |
5.3.1 明确监管主体 | 第43-44页 |
5.3.2 强化市场准入 | 第44页 |
5.3.3 加强监督管理 | 第44-47页 |
5.3.4 实施缺陷食品召回制度 | 第47页 |
5.3.5 强化行政效能监察和问责 | 第47-48页 |
5.4 培育完善的社会监督体系 | 第48-50页 |
5.4.1 培育独立公允的非政府公益组织 | 第48页 |
5.4.2 充分发挥食品行业协会的作用 | 第48-49页 |
5.4.3 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发挥媒体的社会责任 | 第49页 |
5.4.4 实行食品安全强制保险制度 | 第49-50页 |
结束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