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4页 |
| 1.1 引言 | 第14-16页 |
| 1.2 接入网中对等通信业务的增长及无源光网络面临的相应问题 | 第16-17页 |
| 1.3 无源光网络中的网络编码技术 | 第17-24页 |
| 1.3.1 存在ONU间环型通信情形下的网络编码基本原理 | 第20-22页 |
| 1.3.2 任意ONU间存在对等通信情形下的网络编码基本原理 | 第22-24页 |
| 1.4 NC-PON中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 第24-27页 |
| 1.4.1 NC-PON中信令机制的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 1.4.2 NC-PON中动态带宽分配技术研究进展 | 第25-27页 |
|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创新点 | 第27-29页 |
| 1.6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29-30页 |
| 参考文献 | 第30-34页 |
| 第二章 NC-PON中的信令机制 | 第34-54页 |
| 2.1 NC-PON中“ONU预判断”式信令机制 | 第34-36页 |
| 2.2 NC-PON中“OLT主导”式信令机制 | 第36-45页 |
| 2.2.1 “OLT主导”式信令机制的基本原理 | 第37-38页 |
| 2.2.2 “OLT主导”式信令机制的具体流程 | 第38-45页 |
| 2.3 融合有网络编码的10G EPON实验系统及相关实验验证 | 第45-52页 |
| 2.3.1 融合有网络编码的10G EPON OLT概要设计 | 第45-47页 |
| 2.3.2 融合有网络编码的10G EPON ONU概要设计 | 第47-48页 |
| 2.3.3 融合有网络编码的10G EPON系统的实验验证 | 第48-52页 |
| 2.4 小结 | 第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 第三章 NC-PON中支持多等级业务QoS的动态带宽分配技术 | 第54-84页 |
| 3.1 NC-PON中已有的动态带宽分配算法 | 第54-58页 |
| 3.1.1 无源光网络中面向网络编码的IPACT算法 | 第55-56页 |
| 3.1.2 无源光网络中面向网络编码的APS算法 | 第56-58页 |
| 3.2 NC-PON中的MSDBA算法 | 第58-63页 |
| 3.2.1 MSDBA中支持多等级业务QoS的调度策略 | 第58-61页 |
| 3.2.2 MSDBA中基于业务等级的带宽分配策略 | 第61-63页 |
| 3.3 融合有网络编码的10G EPON中各DBA算法性能评价 | 第63-80页 |
| 3.3.1 排队时延及调度时延数值分析 | 第63-72页 |
| 3.3.2 端到端延时及相应公平性性能仿真 | 第72-80页 |
| 3.4 小结 | 第80-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 第四章 NC-PON中的无缝动态带宽分配技术 | 第84-116页 |
| 4.1 无源光网络中上行信道的“空闲时间”问题 | 第84-87页 |
| 4.2 NC-PON中的无缝动态带宽分配算法 | 第87-96页 |
| 4.2.1 SDBA中面向上行“空闲时间”消除的无缝调度策略 | 第88-92页 |
| 4.2.2 SDBA中适应于网络负载变化的带宽分配策略 | 第92-96页 |
| 4.3 融合有网络编码的10G EPON中各DBA算法性能评价 | 第96-112页 |
| 4.3.1 排队时延及调度时延数值分析 | 第96-102页 |
| 4.3.2 端到端延时性能及上行带宽利用率仿真 | 第102-112页 |
| 4.4 小结 | 第112-11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3-116页 |
| 第五章 研究工作总结与展望 | 第116-120页 |
| 5.1 本论文研究工作总结 | 第116-118页 |
| 5.2 未来研究工作展望 | 第11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8-120页 |
| 致谢 | 第120-122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专利申请目录 | 第122-123页 |
| 第一作者发表论文如下 | 第122页 |
| 申请专利如下 | 第122-123页 |
| 博士攻读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如下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