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2-32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2-15页 |
1.1.1 农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促使合作社纵向拓展业务领域 | 第12页 |
1.1.2 农业现代化需要农业合作组织创新发展 | 第12-13页 |
1.1.3 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需要合作社加强纵向控制 | 第13页 |
1.1.4 发达国家合作社朝纵向一体化方向发展趋势明显 | 第13-14页 |
1.1.5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发展实践需要理论指导 | 第14-15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5-16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6-28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6-22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22-27页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总体评价 | 第27-28页 |
1.4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 第28-31页 |
1.4.1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图 | 第28-29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9-30页 |
1.4.3 数据获得 | 第30-31页 |
1.5 论文主要创新之处 | 第31-32页 |
第二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一体化理论基础 | 第32-44页 |
2.1 纵向一体化理论 | 第32-36页 |
2.1.1 纵向一体化的概念及类别 | 第32-33页 |
2.1.2 纵向一体化与范围经济:古典经济学视角 | 第33页 |
2.1.3 纵向一体化与交易成本:制度经济学视角 | 第33-35页 |
2.1.4 纵向一体化与社会分工:分工视角 | 第35-36页 |
2.2 农业的一体化理论 | 第36-40页 |
2.2.1 农业的基本特性 | 第36页 |
2.2.2 农业一体化概念的提出 | 第36-37页 |
2.2.3 农业一体化的主要形式 | 第37-38页 |
2.2.4 农业一体化的经营组织模式 | 第38-40页 |
2.3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 | 第40-43页 |
2.3.1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的概念 | 第40-41页 |
2.3.2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的类型 | 第41-42页 |
2.3.3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作用 | 第42-4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发展现状分析 | 第44-53页 |
3.1 国外合作社纵向一体化经营情况 | 第44页 |
3.2 国内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现状 | 第44-51页 |
3.2.1 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纵向一体化情况基于宏观数据 | 第44-46页 |
3.2.2 农民合作社纵向一体化的主要形式——基于调研数据 | 第46-50页 |
3.2.3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取得的基本成效 | 第50-5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四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水平测度 | 第53-64页 |
4.1 纵向一体化测度理论与方法 | 第53-55页 |
4.1.1 价值增值法 | 第53页 |
4.1.2 主辅分离法 | 第53页 |
4.1.3 投入产出法 | 第53-54页 |
4.1.4 里昂惕夫指数 | 第54页 |
4.1.5 Davies-Morris 指数法 | 第54-55页 |
4.1.6 定性评价法 | 第55页 |
4.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指标体系构建、权重确定及测度模型 | 第55-60页 |
4.2.1 指标体系构建 | 第55-57页 |
4.2.2 指标权重确定 | 第57-60页 |
4.2.3 测度模型 | 第60页 |
4.3 数据整理及实证分析 | 第60-63页 |
4.3.1 数据整理 | 第60页 |
4.3.2 实证分析与结果讨论 | 第60-6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纵向一体化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绩效影响分析 | 第64-72页 |
5.1 合作社经济绩效影响因素研究假设 | 第64-66页 |
5.1.1 纵向一体化与合作社经济绩效 | 第64-65页 |
5.1.2 合作社治理与合作社经济绩效 | 第65-66页 |
5.1.3 理事长特征与合作社经济绩效 | 第66页 |
5.1.4 政府支持与合作社经济绩效 | 第66页 |
5.2 影响合作社经济绩效的理论模型构建及计量方法选择 | 第66-68页 |
5.2.1 理论模型构建 | 第66-67页 |
5.2.2 计量方法选择——二元 Logistic 模型 | 第67-68页 |
5.3 影响合作社经济绩效的变量统计性描述及实证分析 | 第68-70页 |
5.3.1 变量统计性描述 | 第68-69页 |
5.3.2 实证分析 | 第69-7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六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合作社角度 | 第72-84页 |
6.1 合作社纵向一体化影响因素研究假设 | 第72-74页 |
6.1.1 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合作社纵向一体化 | 第72-73页 |
6.1.2 交易成本与合作社纵向一体化 | 第73页 |
6.1.3 自身特征与合作社纵向一体化 | 第73-74页 |
6.1.4 外部环境与合作社纵向一体化 | 第74页 |
6.2 合作社纵向一体化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及计量方法选择 | 第74-75页 |
6.2.1 理论模型构建 | 第74页 |
6.2.2 计量方法选择——Tobit 模型 | 第74-75页 |
6.3 合作社纵向一体化影响变量统计性描述及实证分析 | 第75-82页 |
6.3.1 模型变量及统计性描述 | 第75-77页 |
6.3.2 计量结果与讨论 | 第77-82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第七章 社员参与合作社纵向一体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社员角度 | 第84-95页 |
7.1 研究假设 | 第84-87页 |
7.1.1 社员个人及家庭特征 | 第85页 |
7.1.2 社员信息化特征 | 第85页 |
7.1.3 社员生产特征 | 第85页 |
7.1.4 社员入社特征 | 第85-86页 |
7.1.5 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意识 | 第86页 |
7.1.6 交易成本 | 第86-87页 |
7.1.7 村庄特征 | 第87页 |
7.2 理论模型构建及计量方法选择 | 第87-88页 |
7.2.1 理论模型构建 | 第87页 |
7.2.2 计量方法选择——有序 Probit 模型 | 第87-88页 |
7.3 变量统计性描述及计量结果分析 | 第88-93页 |
7.3.1 变量统计性描述 | 第88-90页 |
7.3.2 估计结果分析 | 第90-93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第八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模式比较和边界讨论 | 第95-111页 |
8.1 基于产业角度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模式比较 | 第95-103页 |
8.1.1 合作社不同纵向一体化模式比较原则 | 第95-96页 |
8.1.2 基于产业角度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纵向一体化模式及案例分析 | 第96-103页 |
8.1.3 基于产业角度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纵向一体化模式比较 | 第103页 |
8.2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演进路径 | 第103-105页 |
8.3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模式选择的原则 | 第105-109页 |
8.3.1 与合作社所经营农产品的产销特性相适应 | 第105-109页 |
8.3.2 建立在合作社自身实力基础之上 | 第109页 |
8.4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边界讨论 | 第109-110页 |
8.5 本章小结 | 第110-111页 |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111-117页 |
9.1 研究结论 | 第111-113页 |
9.2 政策建议 | 第113-115页 |
9.2.1 提高对合作社财政扶持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促进合作社发展 | 第113-114页 |
9.2.2 促进合作社管理规范化,严格监督各项法律、政策的落实 | 第114页 |
9.2.3 合作社应制定纵向一体化发展规划,建立有效风险规避机制 | 第114-115页 |
9.2.4 更加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着重培育农产品知名品牌 | 第115页 |
9.2.5 加强宣传和培训,提升合作社负责人和社员的素质和水平 | 第115页 |
9.3 本文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115-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4页 |
附录 1:合作社理事长调查问卷 | 第124-131页 |
附录 2:合作社社员(农户)调查问卷 | 第131-138页 |
致谢 | 第138-140页 |
作者简介 | 第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