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导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集资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实践认定中的困惑 | 第11-17页 |
第一节 集资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的行为表现 | 第11-12页 |
第二节 集资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的司法认定准则 | 第12-13页 |
第三节 集资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程序 | 第13-14页 |
第四节 集资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认定的相关困惑 | 第14-17页 |
第二章 集资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研究现状 | 第17-23页 |
第一节 “非法占有目的”的概念和内涵 | 第17-19页 |
一、 德日等大陆法系国家刑法对“非法占有目的”的观点 | 第17页 |
二、 英美等普通法系国家刑法对“非法占有目的”的理解 | 第17-18页 |
三、 我国刑法对“非法占有目的”的论争及评析 | 第18-19页 |
第二节 集资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的研究现状 | 第19-23页 |
一、 集资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的特殊性 | 第19页 |
二、 集资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认定的规范依据及其评析 | 第19-20页 |
三、 集资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第三章 集资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的司法认定及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 | 第23-34页 |
第一节 坚持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 | 第23-27页 |
一、 通过语言、行为进行客观考证 | 第24-25页 |
二、 避免单纯根据损失结果定罪 | 第25-26页 |
三、 充分使用法律依据 | 第26-27页 |
第二节 充分利用刑诉原则和规则,精炼证据、合理排除 | 第27-29页 |
一、 充分利用证据规则 | 第27-28页 |
二、 结合相关法律规定的表述,结合证据证明 | 第28-29页 |
三、 查明资金的用途与集资款无法归还原因之间的关联 | 第29页 |
第三节 坚持刑法的谦抑性原则 | 第29-31页 |
一、 充分立足事实,避免对实质的忽视 | 第30页 |
二、 充分了解当事人的集资行为过程 | 第30-31页 |
第四节 多重行为下的处罚方式 | 第31-34页 |
一、 坚持仅对违法的行为部分进行处罚 | 第31-32页 |
二、 坚持对所有违法的行为部分进行处罚 | 第32-33页 |
三、 大部分行为有违法性质,可进行全案违法的认定 | 第33-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38-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