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拉·萨卡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 第8-9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8页 |
1.1.2 萨卡其人其著 | 第8-9页 |
1.1.3 研究的目的 | 第9页 |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 第9-11页 |
1.2.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9页 |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3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的方法和创新点 | 第11-13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3.2 研究创新点 | 第11-13页 |
第二章 萨卡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背景 | 第13-22页 |
2.1 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反思 | 第13-17页 |
2.1.1 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追问 | 第13-14页 |
2.1.2 对生态危机根源的追问 | 第14-16页 |
2.1.3 对人的本真需要的追问 | 第16-17页 |
2.2 建设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探索 | 第17-22页 |
2.2.1 逆向的经济模式 | 第17-18页 |
2.2.2 高尚的思想道德 | 第18-19页 |
2.2.3 生态的科学技术 | 第19-20页 |
2.2.4 新生的建设力量 | 第20-22页 |
第三章 萨卡批判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研究 | 第22-29页 |
3.1 增长极限:发展需求与自然供给间的矛盾 | 第22-25页 |
3.1.1 内忧外患刺激发展需求 | 第22-23页 |
3.1.2 资源极限制约发展进程 | 第23-24页 |
3.1.3 认识缺陷阻碍环境治理 | 第24-25页 |
3.2 道德沦丧:平等诉求与官僚政治间的矛盾 | 第25-29页 |
3.2.1 新人缺位损害道德基础无助坚定信仰 | 第26-27页 |
3.2.2 官僚政治破坏社会秩序有碍公平正义 | 第27-29页 |
第四章 萨卡批判资本主义和生态资本主义研究 | 第29-35页 |
4.1 资本主义的生态危机和生态资本主义构想 | 第29-31页 |
4.1.1 资本主义的生态危机 | 第29-30页 |
4.1.2 生态资本主义的构想 | 第30-31页 |
4.2 资本主义制度注定生态的资本主义只能是幻想 | 第31-35页 |
4.2.1 在内在驱动上,利润至上拒绝内化成本 | 第31-32页 |
4.2.2 在价值追求上,自由竞争有碍社会平等 | 第32-33页 |
4.2.3 在生产方式上,资本扩张排斥稳态经济 | 第33-35页 |
第五章 萨卡构建生态社会主义研究 | 第35-46页 |
5.1 稳态经济与市场机制的关系 | 第35-38页 |
5.1.1 市场社会主义与稳态经济构想 | 第35-36页 |
5.1.2 稳态经济构想存在先天缺陷 | 第36-37页 |
5.1.3 市场机制是保护生态的可选路径 | 第37-38页 |
5.2 地方治理与全球危机的关系 | 第38-40页 |
5.2.1 地方治理体系内容丰富 | 第38页 |
5.2.2 地方治理无法解决全球危机 | 第38-40页 |
5.3 普遍原则与多元价值的关系 | 第40-43页 |
5.3.1 生态社会主义重视道德建设 | 第40-42页 |
5.3.2 普遍道德原则充满空想色彩 | 第42-43页 |
5.3.3 人口控制有益实现广泛人权 | 第43页 |
5.4 非暴力民主与集权专政的关系 | 第43-46页 |
5.4.1 对非暴力民主的辩护 | 第44-45页 |
5.4.2 对非暴力民主的批判 | 第45-46页 |
第六章 萨卡理论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 第46-57页 |
6.1 端正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 | 第46-50页 |
6.1.1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地位 | 第46-47页 |
6.1.2 生态危机与经济危机辩证统一 | 第47-49页 |
6.1.3 生态问题与生态危机相似相异 | 第49-50页 |
6.2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若干要点 | 第50-57页 |
6.2.1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 第50-52页 |
6.2.2 必须贯彻“以人为本” | 第52-53页 |
6.2.3 必须正视市场机制 | 第53-54页 |
6.2.4 必须秉持全局视野 | 第54-56页 |
6.2.5 必须发展科学技术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