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保护学论文--贝类病害、敌害及其防治论文

牡蛎疱疹病毒巢式PCR检测法及基因分型系统的建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引言第12-19页
    1.1. OsHV-1 的研究现状第12-15页
        1.1.1. OsHV-1 的发现和发展第12-13页
        1.1.2. OsHV-1 变异株的发现和发展第13-14页
        1.1.3. OsHV-1 主要变异株的流行病学特点第14-15页
        1.1.4. 环境因素对病毒感染的影响第15页
    1.2. 序列保守区在分子检测中的应用第15-17页
        1.2.1 疱疹病毒DNA聚合酶基因在分子检测中的应用第16页
        1.2.2 疱疹病毒末端酶基因在分子检测中的应用第16-17页
    1.3. OsHV-1 分子水平的研究第17-18页
        1.3.1 OsHV-1 及主要变异株全基因组的测序第17页
        1.3.2 基于OsHV-1 基因组C区变化的主要变异株第17页
        1.3.3 微卫星序列在病毒株系分化研究中的应用第17-18页
    1.4. 研究意义第18-19页
第二章 基于牡蛎疱疹病毒DNA聚合酶基因的巢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第19-33页
    2.1. 实验材料第20-21页
        2.1.1. 贝类病料第20页
        2.1.2. 主要试剂第20-21页
    2.2. 实验方法第21-25页
        2.2.1. 引物设计第21页
        2.2.2. 组织DNA的提取第21-22页
        2.2.3. 胶回收及质粒标准品的制备第22-23页
        2.2.4. P-nPCR反应条件及程序的优化第23-24页
        2.2.5. P-nPCR灵敏度实验第24页
        2.2.6. P-nPCR特异性实验第24页
        2.2.7. 两种巢式PCR检测方法对牡蛎疱疹病毒检测结果的比较第24-25页
    2.3. 实验结果第25-30页
        2.3.1. P-nPCR反应体系及扩增程序的优化第25页
        2.3.2. P-nPCR灵敏度的测定第25-26页
        2.3.3. P-nPCR特异性的测定第26-27页
        2.3.4. P-nPCR与C-n PCR检测结果比较第27-30页
    2.4. 讨论第30-33页
第三章 我国部分OsHV-1 变异株基因分型及系统发育关系的建立第33-53页
    3.1. 材料和方法第34-37页
        3.1.1. 贝类病料第34-35页
        3.1.2. 引物第35页
        3.1.3. DNA提取第35-36页
        3.1.4. 反应程序及条件的优化第36页
        3.1.5. PCR扩增及产物的处理第36-37页
        3.1.6. 数据分析第37页
    3.2. 结果第37-50页
        3.2.1. 所提核算浓度的测定第37-38页
        3.2.2. 对引物反应程序的优化第38页
        3.2.3. 样品PCR检测和测序结果第38-42页
        3.2.4. C2/C6区序列分析第42-43页
        3.2.5. Del36-37F2/ Del36-37R、IA1/IA2、NC1/NC2区序列分析第43-46页
        3.2.6. C2/C6区系统进化分析第46-50页
        3.2.7. NC1/NC2区系统进化分析第50页
    3.3. 讨论第50-53页
第四章 我国部分地区双壳贝类感染三种寄生虫情况调查第53-63页
    4.1. 材料和方法第53-57页
        4.1.1. 贝类样品第53-54页
        4.1.2. 主要试剂第54页
        4.1.3. 主要仪器第54页
        4.1.4. 实验方法第54页
        4.1.5. 引物合成第54-55页
        4.1.6. 待测样品DNA的提取第55-56页
        4.1.7. 样品PCR检测第56-57页
        4.1.8. 结果的汇总和分析第57页
    4.2. 实验结果第57-61页
        4.2.1. 样品核酸浓度检测结果第57页
        4.2.2. 样品检测结果及分析第57-61页
    4.3. 讨论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71页
致谢第71-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归责与负责论共犯责任--以英美法系为拓展视角
下一篇:“高抗1号”新品系刺参的生产性状评价及抗高温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