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基础科学论文--水产生物学论文--水产动物学论文

“高抗1号”新品系刺参的生产性状评价及抗高温机理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前言第14-19页
    1.刺参的生态学特征第14页
    2.我国刺参养殖现状第14-15页
    3.刺参的良种选育研究进展第15-16页
    4.刺参抗高温机制的研究进展第16-19页
        4.1 热休克蛋白70基因第17-18页
        4.2 类致死必需蛋白基因第18页
        4.3 主要卵黄蛋白基因第18页
        4.4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基因第18-19页
第1章:“高抗1号”新品系刺参的生长与抗逆性状评价第19-39页
    1.1 实验材料第19页
    1.2 实验设计与方法第19-23页
        1.2.1 生长率、成活率比较实验第20页
        1.2.2 感染胁迫实验第20-21页
        1.2.3 高温胁迫实验第21-22页
        1.2.4 低盐胁迫实验第22-23页
        1.2.5 干露胁迫实验第23页
    1.3 分析方法第23-24页
    1.4. 实验结果第24-36页
        1.4.1 生长率、成活率比较实验结果第24-25页
        1.4.2 感染胁迫实验结果第25-29页
        1.4.3 低盐胁迫实验结果第29-32页
        1.4.4 高温胁迫实验结果第32-36页
        1.4.5 干露胁迫实验结果第36页
    1.5 讨论第36-39页
第2章:“高抗1号”新品系刺参耐高温特性与高温期生理变化的研究第39-51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39-41页
        2.1.1 实验材料第39页
        2.1.2 实验方法第39-41页
    2.2. 实验结果第41-48页
        2.2.1 高温期水温变化对刺参活动状态的影响第41-43页
        2.2.2 高温期水温变化对刺参肠道表观和组织形态的影响第43-47页
        2.2.3 高温期水温变化对刺参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第47-48页
    2.3. 讨论第48-51页
第3章:“高抗1号”新品系刺参与热应激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分析第51-60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51-56页
        3.1.1 材料第51页
        3.1.2 温度胁迫处理第51页
        3.1.3 RNA的提取与cDNA的合成第51-52页
        3.1.4 引物的设计与筛选第52页
        3.1.5 荧光定量PCR第52页
        3.1.6 标准曲线的构建第52-55页
        3.1.7 数据分析第55-56页
    3.2 实验结果第56-58页
    3.3 讨论第58-60页
第4章:运用微卫星标记分析刺参3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第60-69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60-63页
        4.1.1 实验材料第60页
        4.1.2 刺参基因组DNA提取及检测第60页
        4.1.3 SSR引物的筛选与合成第60-61页
        4.1.4 数据处理第61-63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63-67页
        4.2.1 DNA提取结果第63页
        4.2.2 刺参三个养殖群体微卫星位点的遗传多样性第63页
        4.2.3 各刺参品系内的遗传变异分析第63-64页
        4.2.4 各刺参品系间的遗传变异分析第64-67页
    4.3 讨论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牡蛎疱疹病毒巢式PCR检测法及基因分型系统的建立
下一篇:盘丽鱼属鱼类线粒体基因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