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我国行为保全法院审查的概述 | 第12-20页 |
1.1 行为保全法院审查的基本范畴 | 第12-15页 |
1.1.1 行为保全的概念 | 第12-13页 |
1.1.2 行为保全的特征 | 第13-15页 |
1.1.3 行为保全法院审查的内涵 | 第15页 |
1.2 我国行为保全法院审查的逻辑起点 | 第15-20页 |
1.2.1 保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 第15-17页 |
1.2.2 兼顾公平和效率价值 | 第17-20页 |
第二章 我国行为保全法院审查的立法现状及主要问题 | 第20-25页 |
2.1 我国行为保全法院审查的立法现状 | 第20-22页 |
2.1.1 民事诉讼法中行为保全的法院审查 | 第20-21页 |
2.1.2 知识产权法中行为保全的法院审查 | 第21页 |
2.1.3 海事法中行为保全的法院审查 | 第21-22页 |
2.2 我国行为保全审查程序的主要问题 | 第22-25页 |
2.2.1 行为保全与财产保全的法院审查的界限模糊 | 第22-23页 |
2.2.2 对行为保全法院审查条件的规定过于笼统 | 第23页 |
2.2.3 缺乏法院审查机构、审查方式等相关规定 | 第23-25页 |
第三章 我国行为保全法院审查的机构 | 第25-29页 |
3.1 我国行为保全审查机构现状分析 | 第25-27页 |
3.1.1 以立案庭为主的审查机构 | 第25-26页 |
3.1.2 以审判庭为主的审查机构 | 第26-27页 |
3.2 我国法院应该成立专门的审查机构——保全组 | 第27-29页 |
第四章 我国行为保全法院审查的内容 | 第29-41页 |
4.1 主体的适格 | 第29-30页 |
4.2 胜诉的可能性 | 第30-32页 |
4.2.1 各国对于胜诉的可能性的规定 | 第30页 |
4.2.2 胜诉的可能性可成为行为保全的条件 | 第30-32页 |
4.3 保全的必要性 | 第32-34页 |
4.3.1 保全的必要性事由 | 第32-33页 |
4.3.2 我国行为保全的必要性的实践与完善 | 第33-34页 |
4.4 利益的衡量 | 第34-36页 |
4.4.1 域外的利益衡量理论-以德、日为例 | 第34-35页 |
4.4.2 我国的利益衡量理论 | 第35-36页 |
4.5 保全的担保条件 | 第36-41页 |
4.5.1 我国行为保全担保中存在的问题 | 第37-38页 |
4.5.2 我国行为保全担保条件的分析和完善 | 第38-41页 |
第五章 我国行为保全法院审查的方式 | 第41-46页 |
5.1 基于书面审理结构的书面审查 | 第41-42页 |
5.2 基于对审审理结构的言词辩论审查 | 第42-43页 |
5.3 我国行为保全审查方式的构建与完善 | 第43-46页 |
5.3.1 确立以言词辩论为原则的审查方式 | 第43-44页 |
5.3.2 适当增强行为保全的审查中的保障程序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