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论文--血管疾病论文

细胞—基质黏附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局部水动力环境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9页
   ·生物流变学第13页
   ·血流中的癌症转移第13-19页
     ·癌症转移第13-14页
     ·血流中的细胞黏附第14-15页
     ·血液动力学对细胞黏附及迁移的影响第15-16页
     ·黑色素瘤细胞在生物体血管内的黏附、迁移及外渗第16-19页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受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第19-24页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成第19-21页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生理现象第21-22页
     ·影响斑块稳定性的因素第22-23页
     ·斑块力学性质研究第23-24页
   ·旋动流第24-25页
     ·旋动流的生理意义第24页
     ·旋动流在生物方面的研究应用第24-25页
   ·生物流变学研究手段:粒子图像测速和计算力学第25-37页
     ·micro-PIV 技术第25-27页
     ·micro-PIV 数据处理研究及软件发展第27-29页
     ·micro-PIV 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第29-31页
     ·计算力学第31页
     ·细胞变形的仿真研究第31-36页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仿真研究第36-37页
   ·科学问题的提出与论文研究的内容第37-38页
   ·论文结构安排第38-39页
第二章 细胞-基质黏附的局部水动力环境研究的相关实验材料和方法第39-69页
   ·实验材料第39-44页
     ·细胞第39-40页
     ·分子第40-41页
     ·荧光微球第41-42页
     ·试剂第42-43页
     ·仪器及设备第43-44页
     ·软件第44页
   ·实验方法及步骤第44-59页
     ·细胞培养及准备工作第44-46页
     ·平行平板流动腔技术第46-47页
     ·侧视成像技术及细胞尺寸测量第47-50页
     ·侧视 micro-PIV 技术第50-53页
     ·PIV 数据分析第53-59页
   ·CFD 模型建立及计算第59-65页
     ·模型的建立第59-61页
     ·计算条件的设置第61-62页
     ·CFD 计算过程第62-63页
     ·计算结果后处理第63-65页
   ·实验结果分析与处理第65-67页
     ·流体剪切率和剪切力力计算第65页
     ·细胞上游壁面剪切率计算第65-66页
     ·细胞上方局部剪切率计算第66-67页
     ·雷诺数计算第67页
     ·相对剪切率第67页
     ·细胞表面所受曳力分析第67页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三章 细胞-基质黏附的局部水动力环境第69-89页
   ·单个黏附细胞局部水动力环境的测量第69-70页
   ·结果第70-87页
     ·验证μPIV 对侧视流动腔内流场测定第70-71页
     ·实验设计第71-72页
     ·μPIV 计算两个黏附细胞上方的速度分布图及二次曲线拟合第72-73页
     ·位于五个不同相对位置的黏附细胞上方局部剪切率第73-76页
     ·CFD 模型的验证第76-78页
     ·CFD 模拟所得两个黏附细胞上方的流场分布第78-80页
     ·黏附细胞上方速度分布的恢复第80-82页
     ·相同剪切流环境中下不同形状白细胞对局部水动力环境的影响第82-87页
   ·讨论第87-88页
 本章小结第88-89页
第四章 纤维蛋白(原)黏附细胞的局部水动力环境第89-117页
   ·纤维蛋白(原)和白细胞、黑色素瘤细胞及内皮细胞的黏附第89-90页
   ·结果第90-112页
     ·采用 JPIV 计算侧视流动腔内流场分布第90-101页
     ·黏附细胞上方局部剪切率测量第101-108页
     ·黏附细胞的相对剪切率分析第108-110页
     ·网格雷诺数计算第110-112页
   ·讨论第112-115页
 本章小结第115-117页
第五章 旋动流环境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第117-142页
   ·背景第117-118页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流固耦合模拟方法第118-124页
     ·模型建立第119-121页
     ·材料属性第121-122页
     ·边界条件第122-123页
     ·模拟计算步骤第123-124页
   ·结果第124-140页
     ·血管模型的预拉伸第124-125页
     ·不同旋动流环境下血管的应力分布第125-128页
     ·不同旋动流环境下血管的变形程度第128-131页
     ·斑块的横截面应力分布第131-139页
     ·不同旋动流环境对血管流场环境的影响第139-140页
   ·讨论第140-141页
 本章小结第141-142页
结论第142-144页
参考文献第144-158页
附录第158-190页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90-191页
致谢第191-193页

论文共1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藤茶活性成分DMY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转移的影响
下一篇: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尊严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