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论 | 第8-15页 |
一、论文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述评 | 第9-11页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四、重难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3-15页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基础理论 | 第15-23页 |
第一节 一般概念界定 | 第15-17页 |
一、土地征收 | 第15页 |
二、失地农民 | 第15-16页 |
三、社会保障 | 第16-17页 |
第二节 相关基础理论 | 第17-23页 |
一、地租理论 | 第17-19页 |
二、国家干预理论 | 第19-21页 |
三、边缘化理论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扬州市Y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现状 | 第23-30页 |
第一节 失地农民基本情况 | 第23-26页 |
一、健康情况 | 第23页 |
二、家庭结构情况 | 第23-24页 |
三、经济情况 | 第24页 |
四、征地情况 | 第24-25页 |
五、安置情况 | 第25-26页 |
第二节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现状 | 第26-30页 |
一、就业保障现状 | 第27页 |
二、养老保障现状 | 第27页 |
三、医疗保障现状 | 第27-28页 |
四、最低生活保障现状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扬州Y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中存在的问题 | 第30-40页 |
第一节 征地补偿问题 | 第30-32页 |
一、补偿标准不合理 | 第30-31页 |
二、没有完善征地补偿程序 | 第31页 |
三、征地补偿缺乏公平的利益主体 | 第31-32页 |
第二节 养老保险问题 | 第32-34页 |
一、失地农民资金不足且领保待遇低 | 第33页 |
二、政府组织重视程度不高 | 第33-34页 |
三、商业保险的作用发挥不足、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不能有效融合 | 第34页 |
第三节 医疗问题 | 第34-37页 |
一、医疗保障建设发展缓慢 | 第35-36页 |
二、新农合补偿水平偏低,参保积极性不高 | 第36页 |
三、法律监管体系不健全 | 第36-37页 |
第四节 就业问题 | 第37-40页 |
一、客观局限性增加就业难度 | 第37-38页 |
二、政府未失地农民“授之以渔” | 第38-40页 |
第四章 国内外成功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做法 | 第40-46页 |
第一节 国外成功做法 | 第40-43页 |
一、美国的做法——土地私有制及重视职业培训 | 第40-41页 |
二、日本的做法——用法律约束征地和全国统一的社保体系 | 第41页 |
三、英国的做法——重视法律约束和发展第三产业 | 第41-42页 |
四、发达国家在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对我国的启示 | 第42-43页 |
第二节 国内成功做法 | 第43-46页 |
一、浙江的做法——土地换保障 | 第43-44页 |
二、上海的做法——镇保模式 | 第44-46页 |
第五章 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路径探析 | 第46-56页 |
第一节 基本原则 | 第46-47页 |
一、分阶段原则 | 第46页 |
二、因地制宜原则 | 第46页 |
三、城乡有机兼容原则 | 第46-47页 |
四、逐步推进原则 | 第47页 |
第二节 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具体措施 | 第47-56页 |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征地补偿体系 | 第47-49页 |
(一) 完善土地征用程序 | 第47-48页 |
(二) 建立合理征地补偿标准 | 第48页 |
(三) 在法制化轨道上建立健全征地补偿制度 | 第48-49页 |
二、保障失地农民的最低生活,解决“生有所依”的问题 | 第49-50页 |
(一) 明确最低生活保障覆盖的范围 | 第49页 |
(二) 科学制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 第49页 |
(三) 多渠道筹集最低生活保障基金 | 第49-50页 |
三、完善养老保险制度,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 | 第50-52页 |
(一) 完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机制 | 第50-51页 |
(二) 实行“统账结合”的模式 | 第51页 |
(三) 积极引导失地农民增强养老保障意识 | 第51页 |
(四) 充分重视商业保险在养老保险的作用 | 第51-52页 |
四、保障失地农民就业,解决“人有所业”的问题 | 第52-53页 |
(一) 消除就业歧视,实行城乡统筹 | 第52页 |
(二) 帮助失地农民自主择业、创业 | 第52-53页 |
(三) 加快经济发展建设,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 第53页 |
(四) 加强失地农民职业技术培训 | 第53页 |
五、健全失地农民的医疗保障,解决“病有所医”的问题 | 第53-56页 |
(一) 发挥政府职能,加大财政投入 | 第54页 |
(二) 提高农村医疗保障服务水平 | 第54页 |
(三) 提高新农合标准,增强失地农民医疗保障意识 | 第54-55页 |
(四) 强化法律规范的监督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