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系统论文--自动控制、自动控制系统论文

基于POWERLINK的工业实时以太网多接口路由器设计与实现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缩略语对照表第11-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1页
    1.1 POWERLINK简介第15-17页
        1.1.1 POWERLINK总线概述第15-16页
        1.1.2 几种典型总线比较第16-17页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7-18页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18页
        1.2.2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8页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第18-19页
        1.3.1 所要完成的工作第18-19页
        1.3.2 预期目标第19页
    1.4 本章小结第19-21页
第二章 系统总体设计第21-29页
    2.1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第21-22页
        2.1.1 POWERLINK实现方案第21-22页
        2.1.2 系统总体方案第22页
    2.2 系统各部分硬件选型第22-28页
        2.2.1 主控芯片选型第22-23页
        2.2.2 POWERLINK硬件选型第23-24页
        2.2.3 ZigBee部分硬件选择第24页
        2.2.4 WI-FI模块简介及硬件选择第24-25页
        2.2.5 RF433模块简介及硬件选择第25-26页
        2.2.6 RS485总线简介及芯片选择第26-27页
        2.2.7 CAN总线简介及芯片选择第27-28页
    2.3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第29-45页
    3.1 系统硬件总体设计第29-33页
        3.1.1 基于FPGA平台的POWERLINK模块总体设计第29-31页
        3.1.2 基于STM32平台的各通信模块总体设计第31-32页
        3.1.3 基于MSP430平台的ZigBee模块总体设计第32-33页
    3.2 基于FPGA平台的POWERLINK部分硬件设计第33-38页
        3.2.1 电源电路设计第33页
        3.2.2 时钟电路设计第33-34页
        3.2.3 FPGA的配置电路设计第34-35页
        3.2.4 以太网接.电路设计第35-37页
        3.2.5 Nios II顶层配置电路设计第37-38页
    3.3 基于STM32平台的各通信部分硬件设计第38-42页
        3.3.1 STM32F103系统核心电路设计第38-40页
        3.3.2 CAN总线通信模块的硬件设计第40页
        3.3.3 RS485总线部分的硬件设计第40-41页
        3.3.4 WI-FI部分的硬件设计第41页
        3.3.5 RF433通信部分硬件电路设计第41-42页
    3.4 基于MSP430平台的ZigBee部分硬件设计第42-43页
        3.4.1 MSP430F5438A最小系统设计第42页
        3.4.2 ZigBee通信接.硬件设计第42-43页
        3.4.3 ZigBee通信部分与主控STM32的硬件连接第43页
    3.5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四章 多接.路由器系统软件设计第45-77页
    4.1 RL-RTX操作系统使用以及系统软件总体设计第45-49页
        4.1.1 RL-RTX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第45-47页
        4.1.2 系统总体软件设计第47-49页
    4.2 POWERLINK从站软件设计第49-55页
        4.2.1 openPowerlink协议栈简介第49-51页
        4.2.2 POWERLINK从站搭建与初始化第51-53页
        4.2.3 POWERLINK从站通信流程第53-55页
    4.3 ZigBee通信模块设计第55-59页
        4.3.1 Z-stack简介以及协调器配置第56-58页
        4.3.2 ZigBee协调器建立网络第58-59页
        4.3.3 ZigBee通信模块数据收发任务第59页
    4.4 RF433通信部分软件设计第59-62页
        4.4.1 STM32的SPI初始化第60页
        4.4.2 SI4332模块寄存器初始化第60-61页
        4.4.3 RF433接.的处理流程第61-62页
    4.5 WI-FI通信部分软件设计第62-64页
        4.5.1 RAK410连接无线网络第62-63页
        4.5.2 RAK410创建TCP/UDP连接第63-64页
        4.5.3 WI-FI接.的数据处理流程第64页
    4.6 CAN总线通信部分软件设计第64-68页
        4.6.1 CAN总线协议第64-65页
        4.6.2 CAN初始化配置第65-66页
        4.6.3 CAN通信软件设计第66-67页
        4.6.4 CAN总线接.数据处理流程第67-68页
    4.7 RS485总线接.软件设计第68-71页
        4.7.1 Modbus协议第68-69页
        4.7.2 RS485初始化第69页
        4.7.3 RS485总线接.设计第69-71页
    4.8 系统接.通信转换以及操作系统任务调度第71-76页
        4.8.1 系统接.通信转换的处理流程第71-73页
        4.8.2 RTX操作系统下的多任务调度第73-76页
    4.9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五章 系统联合测试第77-81页
    5.1 系统测试环境的搭建第77页
    5.2 POWERLINK通信测试第77-79页
    5.3 协议转换测试第79页
    5.4 本章小结第79-81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81-83页
    6.1 工作总结第81页
    6.2 研究展望第81-83页
参考文献第83-85页
致谢第85-86页
作者简介第86-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携带ermS基因畜禽源弯曲菌的流行及适应性机制的研究
下一篇:聚合酶相关蛋白在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致病性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