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1页 |
一、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 第7页 |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7-9页 |
三、研究内容 | 第9页 |
四、论文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五、创新点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战略管理与国家廉政体系概述 | 第11-21页 |
第一节 战略管理概述 | 第11-16页 |
一、战略管理的概念 | 第11-13页 |
二、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兴起 | 第13-14页 |
三、公共部门战略管理过程 | 第14-16页 |
第二节 国家廉政体系概述 | 第16-19页 |
一、国家廉政体系理论 | 第16-17页 |
二、国家廉政体系提出的理论背景 | 第17-18页 |
三、国家廉政体系制度支柱及其核心规则 | 第18-19页 |
第三节 战略管理与国家廉政体系的关系 | 第19-21页 |
一、国家廉政体系建设是战略管理价值的具体体现 | 第19-20页 |
二、战略管理思维是国家廉政体系实践的科学保障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我国国家廉政体系战略现状及所面临问题 | 第21-30页 |
第一节 我国国家廉政体系战略现状 | 第21-27页 |
一、我国国家廉政体系的战略目标 | 第21-22页 |
二、我国国家廉政体系的制度性支柱 | 第22-25页 |
三、我国国家廉政体系的战略沿革 | 第25-27页 |
第二节 我国国家廉政体系所面临的问题 | 第27-30页 |
一、腐败行为的社会影响日益严重 | 第27页 |
二、个人腐败逐渐向集体腐败演变 | 第27-28页 |
三、公共部门腐败向私营部门发展 | 第28页 |
四、腐败表现形式呈现多样化特点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我国国家廉政体系战略存在问题成因分析 | 第30-35页 |
第一节 国家廉政体系战略总体规划虚位 | 第30-31页 |
一、战略管理主体单一 | 第30页 |
二、战略管理客体缺失 | 第30-31页 |
三、战略目标设置虚化 | 第31页 |
第二节 国家廉政体系战略联动协调缺位 | 第31-32页 |
一、战略措施权责不够明晰 | 第31-32页 |
二、战略措施之间缺少协同 | 第32页 |
第三节 国家廉政体系战略措施实践失位 | 第32-35页 |
一、我国反腐败战略法律保障缺失 | 第32-33页 |
二、任用审查制度的实施效果弱化 | 第33页 |
三、个人重大事项申报公开性不足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国家廉政体系战略实践的经验借鉴 | 第35-38页 |
第一节 国家廉政体系战略实践经验概述 | 第35-36页 |
一、新加坡廉政体系战略实践经验 | 第35页 |
二、香港的廉政体系战略实践经验 | 第35-36页 |
第二节 国外廉政体系战略实践的启示 | 第36-38页 |
一、明确人民群众在国家廉政体系中战略地位 | 第36-37页 |
二、坚持通过完善法律为反腐败实践提供保障 | 第37页 |
三、促进反腐败机构战略独立性与权威性提升 | 第37-38页 |
第五章 我国国家廉政体系战略存在问题的解决路径 | 第38-44页 |
第一节 坚持我国国家廉政体系系统性战略的顶层设计 | 第38-40页 |
一、促进国家廉政体系战略管理主体多元化 | 第38-39页 |
二、完善国家廉政体系战略管理客体全覆盖 | 第39页 |
三、构建国家廉政体系战略管理目标三维度 | 第39-40页 |
第二节 促进国家廉政体系主体责任明确与反腐败合力形成 | 第40-41页 |
一、明确国家廉政体系战略措施具体权责 | 第40-41页 |
二、促进国家廉政体系各项战略协同发展 | 第41页 |
第三节 完善国家廉政体系机制建设与反腐战略有效性提升 | 第41-44页 |
一、构筑我国国家廉政体系战略法律保障 | 第41-42页 |
二、提高任用审查作为关键战略的有效性 | 第42页 |
三、增强干部个人事项申报战略的透明度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资料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