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9-16页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三)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2-13页 |
三、研究目标与思路 | 第13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一) 文献资料法 | 第13页 |
(二) 实地调查法 | 第13-14页 |
(三) 头脑风暴法 | 第14页 |
(四) 德尔菲法 | 第14页 |
五、可行性分析 | 第14-15页 |
(一) 从产业角度发展层面 | 第14页 |
(二) 从政府职能转变层面 | 第14页 |
(三) 从实证研究层面 | 第14-15页 |
六、论文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5-16页 |
(一) 创新之处 | 第15页 |
(二) 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第一章 瓜洲旅游业发展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 第16-22页 |
一、瓜洲镇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优势 | 第16-18页 |
(一) 优越的旅游区位优势 | 第16页 |
(二) 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 | 第16-17页 |
(三) 政府主导的政策优势 | 第17-18页 |
(四) 适宜的乡村旅游业空间布局 | 第18页 |
二、瓜洲镇乡村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18-22页 |
(一) 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法制观念淡薄 | 第18页 |
(二) 乡村旅游业基础设施薄弱 | 第18-19页 |
(三) 乡村旅游业中的规划松散 | 第19页 |
(四) 管理和经营乡村旅游业的人才匮乏 | 第19-20页 |
(五) 旅游项目单一及政府营销力不足 | 第20-21页 |
(六) 乡村旅游业中的市场秩序紊乱 | 第21页 |
(七) 乡村旅游业中社会组织发育不全 | 第21-22页 |
第二章 乡村旅游业中政府职能转变的理论分析 | 第22-29页 |
一、乡村旅游业中“政府失败”要求政府转变职能 | 第22-24页 |
(一) 乡村旅游业中政府存在职能缺位问题 | 第23页 |
(二) 乡村旅游业中政府存在角色错位问题 | 第23-24页 |
二、政府有必要弥补乡村旅游业中的“市场失灵” | 第24-26页 |
(一) 市场无法解决公共产品和外部性的问题 | 第24页 |
(二) 市场无法解决信息非对称性问题 | 第24-25页 |
(三) 市场难以解决结构性矛盾、周期性波动问题 | 第25-26页 |
三、发展乡村旅游业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 第26-29页 |
(一) 发展乡村旅游业需要政府与市场角色有效融合 | 第26页 |
(二) 发展乡村旅游业需要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 第26页 |
(三) 合作共治是化解乡村旅游业中“政府失败”的全新思维 | 第26-29页 |
第三章 国外政府在发展乡村旅游业中经验及启示 | 第29-34页 |
一、国外政府在发展乡村旅游业中的成功经验 | 第29-32页 |
(一) 重视旅游品牌项目的独特性 | 第29-30页 |
(二) 建立了适应乡村旅游业发展的法规标准 | 第30页 |
(三) 乡村旅游区域信息平台的充分运用 | 第30-31页 |
(四) 鼓励社会公众力量广泛参与 | 第31页 |
(五) 规划更注重传统文化和城乡协调 | 第31-32页 |
二、国外政府在发展乡村旅游业中的特点与启示 | 第32-34页 |
(一) 国外政府在发展乡村旅游业中的特点 | 第32页 |
(二) 国外政府在发展乡村旅游业中的启示 | 第32-34页 |
第四章 我国政府在乡村旅游业发展中的基本职能 | 第34-42页 |
一、政策法规的守护者 | 第34-36页 |
(一) 建立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 第34-35页 |
(二) 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 | 第35-36页 |
二、产业发展的规划者 | 第36-37页 |
(一) 树立人本自然的规划发展理念 | 第36页 |
(二) 建立统一有序的规划管理体制 | 第36-37页 |
(三) 设计独特完美的规划内容体系 | 第37页 |
三、行业运行的监管者 | 第37-38页 |
(一) 加大乡村旅游市场的执法力度 | 第37-38页 |
(二) 建立全面系统电子政务平台 | 第38页 |
(三) 培育自治旅游行业性组织 | 第38页 |
四、品牌建设的营销者 | 第38-40页 |
(一) 建立乡村旅游政府营销机构 | 第39页 |
(二) 开展乡村旅游目的地营销 | 第39页 |
(三) 实施乡村旅游品牌营销 | 第39-40页 |
(四) 推动乡村旅游跨区域营销 | 第40页 |
五、人才培养的服务者 | 第40-42页 |
(一)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深化校企合作,实现人才培养与使用结合 | 第40页 |
(二) 拥有开放式战略眼光,深化对外合作,实施人才引进工程 | 第40-41页 |
(三) 优化人才工作环境,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 第41-42页 |
第五章 瓜洲镇政府在乡村旅游业中职能转变的现实路径 | 第42-50页 |
一、转换政府服务理念,由行政管制向高效服务转变 | 第42-45页 |
(一) 完善旅游治理委员会功能结构 | 第42-43页 |
(二) 制定并执行乡村旅游业法律规章 | 第43页 |
(三) 发挥非政府组织作用开展星级评定认证 | 第43-44页 |
(四) 增加资金投入,提升瓜洲旅游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 第44-45页 |
二、调整规划开发战略,由注重开发向关注人本转变 | 第45-47页 |
(一) 坚持生态人文理念,树立在保护中开发的发展思路 | 第45页 |
(二) 依托瓜洲旅游资源,打造春江花月夜主题旅游风景区 | 第45-47页 |
(三) 妥善平衡各方利益,坚持依法拆迁和人性化拆迁相结合 | 第47页 |
三、更新市场运行手段,由传统组织层级向电子化政府转变 | 第47-49页 |
(一) 搭建瓜洲旅游主客信息交流平台 | 第47-48页 |
(二) 重视瓜洲旅游业数据库系统整合 | 第48页 |
(三) 利用高端媒介推广瓜洲旅游品牌 | 第48-49页 |
四、培育现代人才观念,由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转变 | 第49-50页 |
(一) 培养一批本土优秀的旅游管理人才 | 第49页 |
(二) 柔性引进乡村旅游业技术性团队专家 | 第49页 |
(三) 开展乡村旅游业经营主体的培训再教育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一、书目 | 第51-52页 |
二、期刊类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