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5-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4 创新和不足 | 第16-17页 |
第2章 公共工程绩效审计的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2.1 公共工程绩效审计的内涵 | 第17-18页 |
2.1.1 公共工程的定义和特点 | 第17页 |
2.1.2 政府绩效审计与政府绩效评价 | 第17-18页 |
2.1.3 公共工程绩效审计的定义 | 第18页 |
2.2 依托的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8-19页 |
2.2.2 审计免疫论 | 第19页 |
2.2.3 新公共管理论 | 第19-21页 |
第3章 当前我国政府公共工程绩效审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1-23页 |
3.1 我国政府公共工程绩效审计的现状 | 第21页 |
3.2 我国政府公共工程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 | 第21-23页 |
3.2.1 缺乏一套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评价指标体系 | 第21-22页 |
3.2.2 评价指标的设置和衡量困难 | 第22页 |
3.2.3 资料收集难度大 | 第22-23页 |
第4章 公共工程绩效审计评价指标构建的整体思路 | 第23-32页 |
4.1 构建政府公共工程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应考虑的因素 | 第23-26页 |
4.1.1 外部环境因素 | 第23-24页 |
4.1.2 内部因素 | 第24-25页 |
4.1.3 分析各项指标的依据 | 第25-26页 |
4.2 指标构建原则 | 第26-28页 |
4.2.1 全面性和完整性原则 | 第27页 |
4.2.2 计划性和可比性原则 | 第27页 |
4.2.3 科学性和严密性原则 | 第27-28页 |
4.2.4 确定标准水平的先进合理原则 | 第28页 |
4.3 公共工程绩效审计指标的构建方法 | 第28-29页 |
4.3.1 根据项目程序构建指标 | 第28-29页 |
4.3.2 借鉴平衡计分卡构建指标 | 第29页 |
4.3.3 围绕"5E"的目标构建指标 | 第29页 |
4.4 平衡计分卡的基本原理和适用性分析 | 第29-32页 |
4.4.1 平衡计分卡的基本原理 | 第29-30页 |
4.4.2 平衡计分卡在公共工程绩效审计中的适用性分析 | 第30-32页 |
第5章 公共工程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构建 | 第32-47页 |
5.1 公众维度评价指标 | 第32-34页 |
5.1.1 工程质量评价指标 | 第32页 |
5.1.2 工程进度评价指标 | 第32-33页 |
5.1.3 服务评价指标 | 第33-34页 |
5.2 政府维度评价指标 | 第34-37页 |
5.2.1 社会环境的影响 | 第34-35页 |
5.2.2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 第35页 |
5.2.3 自然环境的影响 | 第35-36页 |
5.2.4 生态环境的影响 | 第36-37页 |
5.3 财务维度评价指标 | 第37-39页 |
5.3.1 预算编制和编列评价指标 | 第37页 |
5.3.2 资金筹集和使用评价指标 | 第37-38页 |
5.3.3 工程造价评价指标 | 第38页 |
5.3.4 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 第38-39页 |
5.4 内部流程维度评价指标 | 第39-41页 |
5.4.1 内控制度 | 第39-40页 |
5.4.2 规划设计 | 第40页 |
5.4.3 进度控制 | 第40页 |
5.4.4 作业控制 | 第40页 |
5.4.5 变更及响应能力 | 第40-41页 |
5.5 创新与学习维度评价指标 | 第41-42页 |
5.5.1 员工能力 | 第41页 |
5.5.2 信息与系统能力 | 第41-42页 |
5.5.3 员工建议 | 第42页 |
5.5.4 团队合作 | 第42页 |
5.6 各指标权重的说明 | 第42-47页 |
第6章 政府公共工程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具体实施 | 第47-64页 |
6.1 三峡工程绩效评价案例介绍 | 第47-48页 |
6.2 平衡计分卡下对三峡工程绩效审计 | 第48-62页 |
6.2.1 公众维度 | 第48-54页 |
6.2.2 政府维度 | 第54-55页 |
6.2.3 财务维度 | 第55页 |
6.2.4 内部流程维度 | 第55-57页 |
6.2.5 创新与学习维度 | 第57-62页 |
6.3 对三峡工程的绩效审计评价 | 第62页 |
6.4 各评价指标权重的设置 | 第62-64页 |
第7章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后记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