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电设备、电信设备论文--馈线设备(传输线和波导)论文--波导、波导管、波导传输线论文

用于硅基狭缝波导的高耦合效率模式转换器设计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1 绪论第10-18页
    1.1 引言第10页
    1.2 基于硅基波导端面耦合模式转换器的发展现状第10-16页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第16-18页
        1.3.1 论文主要内容第16页
        1.3.2 论文的创新点第16-18页
2 光波导的基本理论及其数值计算方法第18-34页
    2.1 光波导概述第18页
    2.2 平板光波导的理论分析第18-23页
    2.3 条形光波导的理论分析第23-25页
    2.4 数值计算方法第25-32页
        2.4.1 光束传播法第25-29页
        2.4.2 时域有限差分法第29-32页
    2.5 本章小结第32-34页
3 光纤与硅基条形硅波导端面耦合模式转换器设计第34-60页
    3.1 引言第34-35页
    3.2 耦合过程中的损耗分析第35-37页
        3.2.1 光波导的损耗第35页
        3.2.2 耦合结构产生的损耗第35-37页
    3.3 光纤与硅基条形硅波导倒锥形端面耦合模式转换器设计第37-46页
        3.3.1 模式转换器的结构与基本原理第37-38页
        3.3.2 模式转换器的结构参数设计第38-44页
        3.3.3 模式转换器的长度优化第44-46页
    3.4 倒锥形端面耦合偏振不敏感模式转换器设计第46-57页
    3.5 本章小结第57-60页
4. 硅基狭缝波导和硅基条形硅波导的模式转换器设计第60-74页
    4.1 引言第60页
    4.2 硅基狭缝波导的特性第60-62页
    4.3 硅基条形波导和硅基狭缝波导耦合模式转换器设计第62-67页
        4.3.1 硅基条形波导和硅基狭缝波导耦合模式转换器结构第62-63页
        4.3.2 模式转换器几何参数的确定第63-66页
        4.3.3 模式转换器的带宽特性第66-67页
    4.4 模式转换器的进一步优化第67-71页
    4.5 实验可行性说明及测试方法第71-73页
    4.6 本章小结第73-74页
5 总结与展望第74-76页
    5.1 总结第74-75页
    5.2 展望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2页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早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下一篇:政府公共工程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构建研究--以三峡工程绩效审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