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 第8-20页 |
1. 1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1. 2 文献回顾与综述 | 第9-17页 |
1. 2. 1 产业集群的定义和相关研究 | 第9-11页 |
1. 2. 2 技术创新理论的源起和相关研究 | 第11-14页 |
1. 2. 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与趋势 | 第14-17页 |
1. 3 研究思路和论文结构 | 第17-20页 |
1. 3. 1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1. 3. 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 3. 3 论文结构与主要创新点 | 第18-20页 |
2 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机理定性研究 | 第20-35页 |
2. 1 产业集群和产业集聚的区别与联系 | 第20-21页 |
2. 2 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环境分析 | 第21-26页 |
2. 2. 1 集群的基础设施环境 | 第21-22页 |
2. 2. 2 集群的社会文化环境 | 第22页 |
2. 2. 3 集群的劳动力环境 | 第22-23页 |
2. 2. 4 集群的制度法规环境 | 第23页 |
2. 2. 5 集群的技术环境 | 第23-25页 |
2. 2. 6 集群的市场环境 | 第25-26页 |
2. 3 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网络分析 | 第26-30页 |
2. 3. 1 集群技术创新网络的涵义与作用 | 第26-27页 |
2. 3. 2 集群技术创新网络结构与分析 | 第27-30页 |
2. 4 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系统分析 | 第30-35页 |
2. 4. 1 集群技术创新系统的定义与构成 | 第30-31页 |
2. 4. 2 集群技术创新系统的经济学分析 | 第31-35页 |
3 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机理定量研究 | 第35-53页 |
3. 1 企业加入产业集群的行为分析 | 第35-41页 |
3. 1. 1 企业加入集群激励模型的建立 | 第35-37页 |
3. 1. 2 企业加入集群的约束条件分析 | 第37-40页 |
3. 1. 3 激励企业加入集群的措施分析 | 第40-41页 |
3. 2 产业集群合作技术创新的博弈分析 | 第41-53页 |
3. 2. 1 集群中企业之间寻找合作伙伴的机理 | 第41-47页 |
3. 2. 2 集群合作技术创新博弈模型的建立 | 第47-49页 |
3. 2. 3 基于博弈模型的集群合作创新条件分析 | 第49-51页 |
3. 2. 4 基于博弈模型的集群合作创新策略分析 | 第51-53页 |
4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实证分析 | 第53-68页 |
4. 1 中关村产业集群的实证分析 | 第54-66页 |
4. 1. 1 中关村科技园区概况 | 第55-59页 |
4. 1. 2 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阶段 | 第59-61页 |
4. 1. 3 中关村科技园区技术创新环境 | 第61-63页 |
4. 1. 4 中关村科技园区技术创新网络 | 第63-64页 |
4. 1. 5 中关村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能力 | 第64-66页 |
4. 2 提升集群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分析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4-75页 |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