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铬钒渣综合利用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23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钒铬资源分布 | 第11-12页 |
1.2.1 钒资源概况 | 第11-12页 |
1.2.2 铬资源概况 | 第12页 |
1.3 提钒技术概述 | 第12-13页 |
1.4 提铬技术概述 | 第13-14页 |
1.5 含钒和铬溶液的钒铬分离研究 | 第14-18页 |
1.5.1 化学沉淀法 | 第15页 |
1.5.2 结晶分离法 | 第15-16页 |
1.5.3 离子交换法 | 第16-17页 |
1.5.4 溶剂萃取法 | 第17-18页 |
1.5.5 其他方法 | 第18页 |
1.6 高铬型钒渣分离提取钒铬的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1.7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1-22页 |
1.8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2-23页 |
2 试验条件及方法 | 第23-27页 |
2.1 试验原料及药品 | 第23页 |
2.2 试验所用设备 | 第23-24页 |
2.3 试验方法 | 第24页 |
2.4 分析检测方法 | 第24-27页 |
3 高铬钒渣焙烧浸出研究 | 第27-41页 |
3.1 高铬钒渣的热性质研究 | 第27-30页 |
3.1.1 高铬钒渣的物相分析 | 第27-28页 |
3.1.2 差热分析 | 第28-30页 |
3.2 焙烧过程热力学分析 | 第30-35页 |
3.2.1 铁的氧化 | 第30-31页 |
3.2.2 硅酸盐相的氧化分解 | 第31-32页 |
3.2.3 钒铬铁尖晶石相的氧化分解 | 第32-33页 |
3.2.4 钒酸盐和铬酸盐的生成反应 | 第33-34页 |
3.2.5 焙烧过程中的副反应 | 第34-35页 |
3.2.6 高铬钒渣综合反应热力学分析 | 第35页 |
3.3 焙烧工艺参数研究 | 第35-39页 |
3.3.1 焙烧温度对焙烧效果的影响 | 第36-38页 |
3.3.2 钠盐配比对焙烧效果的影响 | 第38页 |
3.3.3 焙烧时间对焙烧效果的影响 | 第38-39页 |
3.4 浸出工艺选择 | 第39-40页 |
3.5 小结 | 第40-41页 |
4 高铬钒液钒铬分离研究 | 第41-55页 |
4.1 溶液净化除杂研究 | 第41-45页 |
4.1.1 复合盐加入量对浸出液除杂效果的影响 | 第42-43页 |
4.1.2 反应pH对浸出液除杂效果的影响 | 第43页 |
4.1.3 反应温度对浸出液除杂效果的影响 | 第43-44页 |
4.1.4 反应时间对浸出液除杂效果的影响 | 第44-45页 |
4.1.5 溶液净化除杂稳定试验 | 第45页 |
4.2 高铬钒液沉钒研究 | 第45-49页 |
4.2.1 反应温度对沉钒效果的影响 | 第46-47页 |
4.2.2 反应时间对沉钒效果的影响 | 第47页 |
4.2.3 反应pH值对沉钒效果的影响 | 第47-48页 |
4.2.4 钒产品制备 | 第48-49页 |
4.3 铬液还原沉铬研究 | 第49-52页 |
4.3.1 铬液还原pH值条件试验 | 第49-50页 |
4.3.2 铬液还原的GBS耗量试验 | 第50-51页 |
4.3.3 氢氧化铬的沉淀研究 | 第51-52页 |
4.3.4 铬产品制备 | 第52页 |
4.4 小结 | 第52-55页 |
5 尾渣无害化处理研究 | 第55-61页 |
5.1 提钒铬尾渣的还原解毒研究 | 第55页 |
5.2 高钠尾渣脱钠返高炉利用研究 | 第55-60页 |
5.2.1 CaO加入量对尾渣脱钠效果的影响 | 第56页 |
5.2.2 CaO加入量对脱钠渣渣量的影响 | 第56页 |
5.2.3 温度对尾渣脱钠效果的影响 | 第56-57页 |
5.2.4 液固比对尾渣脱钠效果的影响 | 第57-58页 |
5.2.5 反应时间对尾渣脱钠效果的影响 | 第58-60页 |
5.3 小结 | 第60-61页 |
6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个人简历及攻读硕士期间成果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