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微生物学论文

高效降解湖滨湿地有机物兼性厌氧菌群的筛选鉴定及其降解效果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5页
   ·湖滨湿地有机物第12-15页
     ·湖滨湿地第12-13页
     ·湖滨湿地生态恢复第13-14页
     ·湖滨湿地有机物第14-15页
   ·湿地环境中有机物的迁移转化第15-17页
     ·有机物在湿地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第15-16页
     ·有机物在湿地土壤中的迁移转化第16-17页
   ·湿地环境中的微生物与功能第17-20页
     ·湿地氧环境第17-18页
     ·湿地微生物数量及其分布第18-19页
     ·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作用第19-20页
   ·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过程对湿地环境的影响第20-22页
     ·氧化-还原特性的改变第20-21页
     ·TOC、TN、TP 的转化途径第21页
     ·有机物结构的影响第21-22页
     ·菌群结构的调节第22页
   ·本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第22-25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2-23页
     ·研究内容第23-25页
第二章 高效降解有机物兼性厌氧菌群的筛选第25-41页
   ·材料与方法第25-32页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25-26页
     ·主要试剂第26-28页
     ·沉积物的采集及分析第28页
     ·含水率、TOM、TN 和TP第28页
     ·菌群数量第28-29页
     ·菌活性ETS 值第29页
     ·电子受体第29-30页
     ·兼性厌氧菌群的筛选第30页
     ·优势菌的分离、保存第30-31页
     ·优势菌的16S rDNA 鉴定第31页
     ·菌株的形态学特征第31-32页
     ·系统发育树第32页
   ·结果与讨论第32-40页
     ·沉积物分析结果第32-33页
     ·菌群数量的变化第33-34页
     ·TOM、TN 和TP 的变化第34-36页
     ·优势菌的形态学特征第36-38页
     ·优势菌的系统发育树第38-40页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三章 初始曝氧时间对梯度间歇曝氧法的影响第41-49页
   ·材料与方法第42-43页
     ·初始曝氧时间对菌活性ETS 值和菌群数的影响第42页
     ·菌活性ETS 值和菌群数第42页
     ·统计分析第42-43页
   ·结果与讨论第43-48页
     ·初始曝氧时间对菌活性ETS 值的影响第43-45页
       ·菌活性ETS 初始值第43-44页
       ·试验结束时的菌活性ETS 值第44-45页
     ·初始曝氧时间对菌群数的影响第45-48页
       ·试验的初始菌群数第45-46页
       ·试验结束时的菌群数第46-48页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四章 接种兼性厌氧菌对湖滨湿地微生物群落结构及降解效果的影响第49-57页
   ·材料与方法第49-50页
     ·兼性厌氧菌降解效果试验第49-50页
     ·菌群数、菌活性ETS 值、TOM 和BOD_5第50页
     ·统计分析第50页
   ·结果与讨论第50-56页
     ·兼性厌氧菌对湿地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第50-53页
     ·接种兼性厌氧菌对菌活性ETS 值的影响第53-54页
     ·筛选的兼性厌氧菌对湖滨湿地有机物降解效果第54-56页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结论与展望第57-59页
 一、结论第57-58页
 二、展望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果第67-68页
致谢第68-70页
附件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A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
下一篇:螯台球菌Chelatococcus daeguensis的筛选及其在中温条件下的好氧反砂硝化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