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绪论 | 第13-19页 |
1.1 CD47——"请勿吃我"信号 | 第13页 |
1.2 CD47和SIRPα的表达与调控 | 第13-15页 |
1.3 CD47-SIRPα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 第15-16页 |
1.4 在体内靶向CD47-SIRPα相互作用 | 第16页 |
1.5 泛素化修饰过程 | 第16-17页 |
1.6 Cullins | 第17-18页 |
1.7 CUL4-DDB1-DCAF E3连接酶 | 第18-1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41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9-30页 |
2.1.1 实验动物 | 第19页 |
2.1.2 细胞系 | 第19页 |
2.1.3 质粒和感受态细胞 | 第19-20页 |
2.1.4 实验试剂 | 第20-27页 |
2.1.5 实验仪器 | 第27-28页 |
2.1.6 主要试剂配制 | 第28-30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0-41页 |
2.2.1 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0-32页 |
2.2.2 细胞培养 | 第32-33页 |
2.2.3 质粒的瞬时转染 | 第33页 |
2.2.4 RNAi干扰技术 | 第33-34页 |
2.2.5 RT-PCR | 第34-35页 |
2.2.6 Western blot | 第35-37页 |
2.2.7 免疫共沉淀 | 第37页 |
2.2.8 蛋白降解及蛋白稳定性实验 | 第37-38页 |
2.2.9 稳定细胞系的构建 | 第38-40页 |
2.2.10 小鼠骨髓细胞的分离与收集 | 第40-41页 |
3 实验结果 | 第41-69页 |
3.1 MG132能抑制CD47(IAP)的降解 | 第41页 |
3.2 CD47可被泛素化修饰 | 第41-42页 |
3.3 CD47可以与Cu14A相互作用 | 第42-45页 |
3.4 筛选连接CD47的DCAF | 第45-54页 |
3.4.1 将克隆的DCAF与IAP进行免疫共沉淀 | 第45-49页 |
3.4.2 敲降不同DCAF对IAP产生的影响 | 第49-51页 |
3.4.3 敲除不同DCAF对IAP产生的影响 | 第51-54页 |
3.5 DCAF5敲除小鼠的构建 | 第54-56页 |
3.5.1 对小鼠的受精卵注射基因敲除序列及Cas9 | 第55页 |
3.5.2 子代小鼠的基因型鉴定 | 第55页 |
3.5.3 杂交获得DCAF5基因敲除的纯合体小鼠 | 第55-56页 |
3.6 检测DCAF5-/-小鼠骨髓细胞的CD47水平变化 | 第56-67页 |
3.6.1 流式分析染色 | 第56-58页 |
3.6.2 流式分析结果 | 第58-67页 |
3.7 DCAF5敲除小鼠的其他表型 | 第67-69页 |
3.7.1 DCAF5-/-小鼠有约50%在出生后的1~2天内会死亡 | 第67页 |
3.7.2 DCAF5-/-小鼠体重略微偏轻 | 第67页 |
3.7.3 DCAF5缺陷小鼠的肝脏和脾脏无明显变化 | 第67-69页 |
4 结论 | 第69-70页 |
5 讨论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作者筒历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