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化齿轮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6-24页 |
2.1 生产能力理论 | 第16-17页 |
2.2 Petri网的基本理论 | 第17-21页 |
2.2.1 基本Petri网 | 第18页 |
2.2.2 面向对象的Petri网 | 第18-21页 |
2.3 生产系统仿真基本理论 | 第21-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齿轮生产线设施布置设计 | 第24-42页 |
3.1 企业现状 | 第24-29页 |
3.2 齿轮生产线产品选择 | 第29-30页 |
3.3 齿轮生产线产品工艺分析 | 第30-33页 |
3.4 齿轮生产线产能计算 | 第33-39页 |
3.4.1 齿轮多品种混流生产线模型的定义 | 第34页 |
3.4.2 齿轮多品种生产线网络模型的数学描述 | 第34-35页 |
3.4.3 产能计算 | 第35-37页 |
3.4.4 齿轮生产线设备台数确定 | 第37-39页 |
3.5 齿轮生产线设施布置 | 第39-4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4章 无人化齿轮生产系统建模 | 第42-56页 |
4.1 齿轮生产线的无人化关键技术研究 | 第42-47页 |
4.1.1 物料装卸无人化设计 | 第42-43页 |
4.1.2 物料输送无人化设计 | 第43-44页 |
4.1.3 生产管理无人化设计 | 第44-47页 |
4.2 无人化齿轮生产系统物理模型 | 第47-49页 |
4.3 面向对象Petri网的齿轮生产系统建模 | 第49-55页 |
4.3.1 设备加工模块 | 第50-51页 |
4.3.2 机械手模块 | 第51-52页 |
4.3.3 缓冲区模块 | 第52-53页 |
4.3.4 传送带模块 | 第53-54页 |
4.3.5 无人化齿轮生产系统OPN模型 | 第54-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无人化齿轮生产系统仿真 | 第56-78页 |
5.1 无人化齿轮生产系统仿真的重难点及解决方案 | 第56-57页 |
5.2 仿真软件特点 | 第57-58页 |
5.2.1 eM-Plant的特点 | 第57页 |
5.2.2 eM-Plant基本建模对象 | 第57-58页 |
5.3 无人化齿轮生产系统eM-Plant建模 | 第58-69页 |
5.3.1 物流类对象建模 | 第59-63页 |
5.3.2 生产系统仿真控制程序设计 | 第63-66页 |
5.3.3 无人化齿轮生产系统完整仿真模型 | 第66-69页 |
5.4 无人化齿轮生产系统仿真及分析 | 第69-77页 |
5.4.1 仿真系统的运行 | 第69-70页 |
5.4.2 仿真系统评价指标 | 第70-71页 |
5.4.3 在制品情况分析 | 第71-73页 |
5.4.4 设备利用率分析 | 第73-76页 |
5.4.5 生产能力分析 | 第76-77页 |
5.5 无人化生产系统建立前后对比 | 第7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6.1 结论 | 第78-79页 |
6.2 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致谢 | 第84-8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