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商品生产、农业劳动生产率论文

黑龙江省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建设问题研究

摘要第10-11页
英文摘要第11页
1 引言第13-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3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3-14页
        1.2.1 研究目的第13-14页
        1.2.2 研究意义第14页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4-17页
        1.3.1 国外研究动态第14-15页
        1.3.2 国内研究动态第15-17页
    1.4 研究主要内容方法第17-18页
        1.4.1 研究主要内容第17页
        1.4.2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5 技术路线图第18-19页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第19-22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9-20页
        2.1.1 地理标志第19页
        2.1.2 地理标志农产品第19-20页
        2.1.3 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第20页
    2.2 地理标志农产品与相关概念比较第20-21页
        2.2.1 与区域品牌的差异第20页
        2.2.2 与企业品牌的差异第20-21页
    2.3 理论基础第21-22页
        2.3.1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21页
        2.3.2 信誉产品理论第21页
        2.3.3 搭便车理论第21-22页
3 黑龙江省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建设现状分析第22-28页
    3.1 黑龙江省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有利条件第22-23页
        3.1.1 优越的自然条件第22页
        3.1.2 良好的产业基础第22-23页
        3.1.3 强力的政策支持第23页
    3.2 黑龙江省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发展情况第23-28页
        3.2.1 申请数量情况第23-24页
        3.2.2 地域覆盖情况第24-25页
        3.2.3 登记种类分布情况第25-26页
        3.2.4 品牌效应情况第26-28页
4 黑龙江省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第28-32页
    4.1 黑龙江省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第28-30页
        4.1.1 品牌意识淡薄第28页
        4.1.2 质量难以保证第28-29页
        4.1.3 假冒伪劣现象损害品牌形象第29页
        4.1.4 只注册不使用第29-30页
        4.1.5 企业品牌与区域品牌混淆第30页
    4.2 制约黑龙江省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建设原因分析第30-32页
        4.2.1 政府没有起到支持的作用第30页
        4.2.2 农业行业协会对品牌缺少管理第30-32页
5 黑龙江省地理标志农产品购买行为分析第32-39页
    5.1 调查目的第32页
    5.2 数据来源与方法第32页
    5.3 样本基本情况分析第32-33页
    5.4 调查结果分析第33-38页
        5.4.1 消费者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认知情况第33-35页
        5.4.2 消费者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购买意愿第35-37页
        5.4.3 消费者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购买行为第37-38页
    5.5 调查结果分析第38-39页
6 黑龙江省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构想第39-45页
    6.1 黑龙江省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建设总体定位第39页
    6.2 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建设模式设计第39-43页
        6.2.1“四位一体”品牌建设模式第39-40页
        6.2.2“四位一体”模式的角色分析第40-42页
        6.2.3“四位一体”模式的运行机制第42-43页
    6.3 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的推广策略第43-45页
        6.3.1 农产品品牌整合策略第43页
        6.3.2 事件营销策略第43-45页
7 黑龙江省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建设对策建议第45-48页
    7.1 加强品牌意识第45页
    7.2 发挥政府导向的作用第45-46页
    7.3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第46页
    7.4 加强品牌的市场推广与运作第46-48页
        7.4.1 公共信息平台的构建第46页
        7.4.2 利用媒体传播第46-47页
        7.4.3 多多开展展销活动第47页
        7.4.4 大力发展农产品超市第47-48页
8 结论第48-49页
致谢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附录第53-5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LX招标代理公司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体系优化设计
下一篇:本土情境下双元型人力资源管理及其效用--基于员工—组织匹配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