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黄济青工程工程现状评价及功能恢复方案研究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2章 引黄济青工程概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5-22页 |
2.1 基本概况 | 第15-17页 |
2.1.1 工程概况 | 第15-16页 |
2.1.2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6页 |
2.1.3 社会经济状况 | 第16-17页 |
2.2 引黄济青工程回顾及现状 | 第17-18页 |
2.3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8-21页 |
2.4 工程现状评价及功能恢复的必要性 | 第21-22页 |
第3章 工程现状评价指标体系 | 第22-34页 |
3.1 评定标准制定的原则和依据 | 第22-23页 |
3.2 工程分类及评定标准 | 第23-34页 |
第4章 工程现状评价及功能恢复措施 | 第34-94页 |
4.1 评价原则 | 第34页 |
4.2 沉沙池功能恢复措施 | 第34-39页 |
4.2.1 渠首沉沙池原设计情况 | 第34-35页 |
4.2.2 沉沙池工程目前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5-37页 |
4.2.3 沉沙池工程功能恢复 | 第37-39页 |
4.3 泵站工程功能恢复措施 | 第39-46页 |
4.3.1 宋庄泵站 | 第39-41页 |
4.3.2 王耨泵站 | 第41-43页 |
4.3.3 亭口泵站 | 第43-45页 |
4.3.4 棘洪滩泵站 | 第45-46页 |
4.4 建筑物工程功能恢复措施 | 第46-88页 |
4.4.1 水闸工程 | 第47-57页 |
4.4.2 倒虹工程 | 第57-60页 |
4.4.3 渡槽工程 | 第60-63页 |
4.4.4 大沽河枢纽工程 | 第63-73页 |
4.4.5 棘洪滩水库工程 | 第73-77页 |
4.4.6 桥梁工程 | 第77-78页 |
4.4.7 管理房工程 | 第78-85页 |
4.4.8 渠道沿线金属结构 | 第85-88页 |
4.5 输变电工程功能恢复措施 | 第88-91页 |
4.5.1 供电线路工程 | 第88-89页 |
4.5.2 电气工程 | 第89-91页 |
4.6 通信自动化功能恢复措施 | 第91-94页 |
4.6.1 通信自动化现状及问题 | 第91页 |
4.6.2 通信自动化功能恢复 | 第91-94页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94-95页 |
5.1 结论 | 第94页 |
5.2 建议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