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长岭断陷龙凤山地区营城组油气分布规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8-14页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8-9页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9-12页
        1.2.1 致密砂岩储层成因研究现状第9-11页
        1.2.2 研究区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2页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2-13页
    1.5 主要工作量与成果第13-14页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及研究区概况第14-21页
    2.1 区域地质概况第14-15页
    2.2 构造特征与演化第15-17页
    2.3 地层特征第17-21页
第3章 沉积相研究第21-35页
    3.1 沉积相类型及其特征研究第21-25页
        3.1.1 扇三角洲沉积相第21-22页
        3.1.2 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相第22-24页
        3.1.3 湖泊沉积相第24-25页
    3.2 沉积相分布特征第25-28页
        3.2.1 Ⅳ砂组沉积相分布第25-26页
        3.2.2 Ⅲ砂组沉积相分布第26-28页
    3.3 砂体展布特征第28-35页
        3.3.1 砂体纵向展布第28-31页
        3.3.2 砂体平面展布第31-35页
第4章 储层特征研究第35-55页
    4.1 储层岩石学特征第35-36页
        4.1.1 碎屑颗粒组分及结构特征第35-36页
        4.1.2 填隙物特征第36页
    4.2 储层物性特征第36-46页
        4.2.1 孔隙类型及特征第36-37页
        4.2.2 孔隙组合类型第37-39页
        4.2.3 常规物性特征第39-43页
        4.2.4 孔喉特征第43-46页
    4.3 储层成因机制第46-55页
        4.3.1 沉积相带对储层的影响第46页
        4.3.2 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对储层的影响第46-55页
第5章 油气分布规律第55-71页
    5.1 相控储层的产油气情况第55页
    5.2 油气分布第55-58页
    5.3 油气成藏条件第58-65页
        5.3.1 油源条件第58-61页
        5.3.2 油气储集条件第61-62页
        5.3.3 盖层条件第62-63页
        5.3.4 生储盖组合第63页
        5.3.5 圈闭条件第63-64页
        5.3.6 油气运聚输导体系与成藏期次第64-65页
    5.4 油气分布规律第65-69页
    5.5 有效区块分布预测第69-71页
结论第71-72页
致谢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本教育理念融入偏远农村高中物理教学的实践研究
下一篇:扫描文件方向校正和文档碎片拼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