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 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0-11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2 生本教育理论融入农村高中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12-16页 |
2.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12页 |
2.2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2-13页 |
2.3 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论 | 第13-16页 |
2.3.1 生本教育理论的学生观 | 第13-14页 |
2.3.2 生本教育理论的教师观 | 第14页 |
2.3.3 生本教育理论的课程观 | 第14-15页 |
2.3.4 生本教育理论的学校观 | 第15-16页 |
3 农村高中物理教学的现状分析 | 第16-22页 |
3.1 农村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对物理学科的认识 | 第16-20页 |
3.1.1 农村高中学生的情况分析 | 第16-18页 |
3.1.2 农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认识 | 第18-19页 |
3.1.3 农村高中学生对新课改的了解程度 | 第19-20页 |
3.2 教师对生本教育理念的了解程度和对新课改的看法 | 第20-21页 |
3.3 学校对新课改的推动 | 第21-22页 |
4 生本教育理论对农村高中发展的重要意义 | 第22-25页 |
4.1 生本教育有利于农村学生的发展 | 第22-23页 |
4.2 生本教育有利于农村教师的发展 | 第23-24页 |
4.3 生本教育有利于农村高中的发展 | 第24页 |
4.4 生本教育有利于农村社会的发展 | 第24-25页 |
5 生本教育理论融入农村高中物理教学的构建策略 | 第25-39页 |
5.1 课前准备 | 第25-28页 |
5.1.1 小组建设 | 第25-27页 |
5.1.2 教室布置 | 第27-28页 |
5.2 课堂教学 | 第28-38页 |
5.2.1 课前自学 | 第28-35页 |
5.2.2 课堂分小组合作学习 | 第35-36页 |
5.2.3 成果展示 | 第36-37页 |
5.2.4 教师精讲 | 第37页 |
5.2.5 本节小结 | 第37-38页 |
5.3 教学评价 | 第38-39页 |
6 实践分析与结论 | 第39-43页 |
6.1 实践目的与方法 | 第39页 |
6.1.1 实践目的 | 第39页 |
6.1.2 实践方法 | 第39页 |
6.2 实践对象与时间 | 第39页 |
6.2.1 实践对象 | 第39页 |
6.2.2 实践时间 | 第39页 |
6.3 实践的变量控制和实施 | 第39页 |
6.4 实践结果分析 | 第39-42页 |
6.4.1 主观评测 | 第39-41页 |
6.4.2 客观评测 | 第41-42页 |
6.5 实践结论 | 第42-43页 |
7 结束语 | 第43-45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43页 |
7.2 研究不足 | 第43页 |
7.3 研究期望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附录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