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4页 |
1.1 大肠杆菌及其致病机理 | 第9-14页 |
1.1.1 大肠杆菌和大肠杆菌病 | 第9-10页 |
1.1.2 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毒力因子 | 第10-12页 |
1.1.3 大肠杆菌致病机理 | 第12-13页 |
1.1.4 大肠杆菌病的感染途径 | 第13-14页 |
1.1.5 大肠杆菌病的治疗 | 第14页 |
1.2 大肠杆菌对 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性研究进展 | 第14-19页 |
1.2.1 大肠杆菌耐药性的产生 | 第14页 |
1.2.2 大肠杆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 | 第14-15页 |
1.2.3 大肠杆菌对 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机制 | 第15-17页 |
1.2.4 大肠杆菌对 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性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1.3 β-内酰胺酶及其抑制剂研究进展 | 第19-22页 |
1.3.1 β-内酰胺酶的产生 | 第19-20页 |
1.3.2 β-内酰胺酶的分类 | 第20页 |
1.3.3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1.3.4 中药逆转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展望 | 第22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2页 |
1.5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2-24页 |
第二章 贵州部分地区猪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检测 | 第24-31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4-25页 |
2.1.1 试验菌株 | 第24页 |
2.1.2 抗菌药物 | 第24页 |
2.1.3 培养基 | 第24-25页 |
2.1.4 主要试验仪器及设备 | 第25页 |
2.2 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 | 第25-27页 |
2.2.1 抗菌药物原液的制备 | 第25页 |
2.2.2 药敏试验抗菌药物浓度范围和配制 | 第25-26页 |
2.2.3 菌液的制备 | 第26页 |
2.2.4 菌液接种 | 第26页 |
2.2.5 质量控制 | 第26页 |
2.2.6 结果判读 | 第26-27页 |
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7-29页 |
2.3.1 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 第27-28页 |
2.3.2 耐药情况分析 | 第28-29页 |
2.4 讨论 | 第29-31页 |
第三章 贵州部分地区猪源大肠杆菌ESBL耐药基因检测 | 第31-37页 |
3.1 试验材料 | 第31-32页 |
3.1.1 试验菌株 | 第31页 |
3.1.2 四种检测基因的引物 | 第31页 |
3.1.3 主要试剂及培养基 | 第31页 |
3.1.4 主要试验仪器及设备 | 第31-32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32-33页 |
3.2.1 细菌的活化 | 第32页 |
3.2.2 水煮法提质粒DNA模板 | 第32页 |
3.2.3 PCR反应条件 | 第32页 |
3.2.4 PCR反应体系 | 第32-33页 |
3.3 耐药基因检测结果 | 第33-35页 |
3.4 讨论 | 第35-37页 |
第四章 天然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筛选试验 | 第37-44页 |
4.1 试验材料 | 第37-38页 |
4.1.1 主要药品及试剂 | 第37页 |
4.1.2 主要试验仪器 | 第37-38页 |
4.2 试验方法 | 第38-39页 |
4.2.1 药品溶液的配制 | 第38页 |
4.2.2 AM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38页 |
4.2.3 β-内酰胺酶酶活力测定 | 第38页 |
4.2.4 天然中药单体及其与AM混合液在 5 min内的紫外吸收变化 | 第38-39页 |
4.2.5 天然中药单体抑酶试验 | 第39页 |
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9-42页 |
4.3.1 氨苄西林标准曲线 | 第39-40页 |
4.3.2 β-内酰胺酶水解AM引起的吸光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 第40页 |
4.3.3 药物及药物与AM混合液的紫外吸收变化 | 第40页 |
4.3.4 天然中药单体抑酶试验结果 | 第40-42页 |
4.4 讨论 | 第42-44页 |
第五章 有效中药单体对产ESBL大肠杆菌的增敏作用研究 | 第44-53页 |
5.1 试验材料 | 第44-45页 |
5.1.1 试验菌株 | 第44页 |
5.1.2 培养基及试剂 | 第44页 |
5.1.3 试验药物 | 第44-45页 |
5.1.4 主要试验仪器设备 | 第45页 |
5.2 试验方法 | 第45-46页 |
5.2.1 纸片法筛选产 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 | 第45-46页 |
5.2.2 增敏试验方法 | 第46页 |
5.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6-53页 |
5.3.1 ESBL大肠杆菌筛选结果 | 第46-47页 |
5.3.2 增敏试验结果 | 第47-5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53-54页 |
6.2 展望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附录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