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5页 |
1.1 概述 | 第13-14页 |
1.2 鱼类推进模式 | 第14-16页 |
1.2.1 鱼类巡游方式 | 第14页 |
1.2.2 BCF模式推进 | 第14-16页 |
1.3 仿鯵科机器鱼的发展背景 | 第16-22页 |
1.3.1 理论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2 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第17页 |
1.3.3 原型样机试验现状 | 第17-22页 |
1.4 本课题的来源及研究内容 | 第22-25页 |
1.4.1 课题来源 | 第22页 |
1.4.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22-25页 |
第2章 内摆线尾摆推进系统的设计理论 | 第25-39页 |
2.1 引言 | 第25页 |
2.2 直线型内摆线的工作原理 | 第25-27页 |
2.3 单关节鰺科尾摆推进原理设计 | 第27-29页 |
2.4 双关节尾摆推进系统的原理设计 | 第29-32页 |
2.4.1 双关节尾摆推进系统的机构原理设计 | 第29-30页 |
2.4.2 双关节尾摆推进系统运动学分析 | 第30-32页 |
2.5 仿鰺科尾摆推进系统的参数优化 | 第32-35页 |
2.5.1 运动三角形的杆长关系 | 第32-34页 |
2.5.2 推进系统的结构尺寸分析 | 第34-35页 |
2.6 尾部运动拟合 | 第35-36页 |
2.6.1 样本参数设置 | 第35页 |
2.6.2 鲤鱼运动参数的获取 | 第35-36页 |
2.7 运动拟合对比分析 | 第36-37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3章 内摆线尾摆推进系统动力学分析 | 第39-46页 |
3.1 引言 | 第39页 |
3.2 尾部模型简化 | 第39-41页 |
3.3 动力学分析 | 第41-44页 |
3.3.1 尾柄的动力学模型 | 第42-43页 |
3.3.2 尾鳍的动力学模型 | 第43-44页 |
3.4 尾摆产生的升力分析 | 第44-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内摆线尾摆推进系统的数值模拟分析 | 第46-67页 |
4.1 引言 | 第46页 |
4.2 Fluent理论概述 | 第46页 |
4.3 数值计算理论模型 | 第46-49页 |
4.3.1 控制方程 | 第46-47页 |
4.3.2 PISO算法 | 第47-48页 |
4.3.3 k-w 模型理论 | 第48-49页 |
4.4 动态网格理论基础 | 第49-51页 |
4.4.1 动网格流场计算模型 | 第49-50页 |
4.4.2 动网格的更新方法 | 第50-51页 |
4.5 尾摆运动的水动力性能研究 | 第51-54页 |
4.5.1 尾摆运动的物理模型 | 第51-52页 |
4.5.2 水动力学模型 | 第52-54页 |
4.6 数值模拟计算 | 第54-56页 |
4.6.1 网格划分和计算参数设置 | 第54-55页 |
4.6.2 CDF可行性验证 | 第55-56页 |
4.7 双关节尾翼摆动的涡场分析 | 第56-61页 |
4.7.1 尾摆攻角分析 | 第56-58页 |
4.7.2 尾涡可视化分析 | 第58-61页 |
4.8 运动参数对尾摆运动推进性能分析 | 第61-65页 |
4.8.1 最大攻角α_(max)对尾摆推进性能的影响 | 第61-62页 |
4.8.2 尾柄横移幅度D/2对推进性能的影响 | 第62-63页 |
4.8.3 尾鳍摆幅θ_(max)对尾摆推进性能的影响 | 第63页 |
4.8.4 相位差△φ对推进性能的影响 | 第63-64页 |
4.8.5 摆动频率f对推进性能的影响 | 第64-65页 |
4.8.6 斯哈特数St对尾摆推进性能的影响 | 第65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5章 内摆线尾摆推进系统水动力学实验验证 | 第67-71页 |
5.1 引言 | 第67页 |
5.2 尾摆推进装置的试验平台 | 第67-68页 |
5.3 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 第68-7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攻读硕士期间获得的研究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