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绪论 | 第8-14页 |
1.1 选题背景及缘由 | 第8-9页 |
1.2 研究特色 | 第9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4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0-14页 |
2.即兴编创的相关阐释 | 第14-34页 |
2.1 我国《新课标》对“即兴编创”的界定 | 第14-27页 |
2.1.1 编创在音乐新课标中的地位 | 第15页 |
2.1.2 学生具备“编创能力”的意义 | 第15-18页 |
2.1.3 不同教材对学生“即兴编创”的要求( 人教版人音版湖南文艺版) | 第18-27页 |
2.2 国外进行“即兴编创能力”培养的几种主要体系 | 第27-34页 |
2.2.1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 | 第27-29页 |
2.2.2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 第29-34页 |
3.小学音乐教师进行“即兴编创”教学应具备的能力 | 第34-42页 |
3.1 小学音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 第34-36页 |
3.2 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 | 第36-38页 |
3.3 小学音乐教师“即兴编创”能力以及“即兴编创”教学能力 | 第38-42页 |
3.3.1 小学音乐教师应具备编创能力 | 第38-39页 |
3.3.2 小学音乐教师应具备的编创教学能力 | 第39-42页 |
4.对国培计划受训教师“编创能力”教学实施情况调研 | 第42-66页 |
4.1 国培计划相关简介 | 第42-45页 |
4.2 调查工作概况 | 第45-46页 |
4.2.1 调查目的 | 第45页 |
4.2.2 调查对象 | 第45页 |
4.2.3 调查基本情况 | 第45-46页 |
4.3 调查问卷结果统计与分析 | 第46-63页 |
4.3.1 教师的基本信息数据统计 | 第46-49页 |
4.3.2 对《新课标》及“编创”概念的熟知情况 | 第49-52页 |
4.3.3 影响《新课标》实施的因素 | 第52-55页 |
4.3.4 教师现实中的教学情况调查 | 第55-57页 |
4.3.5 教师参与培训以及培训内容的调查 | 第57-59页 |
4.3.6 教师所在学校教学活动的情况调查 | 第59-61页 |
4.3.7 课程开设情况调查 | 第61-63页 |
4.4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63-66页 |
5.结论与建议 | 第66-72页 |
5.1 提高教师编创能力的相关建议 | 第66-68页 |
5.1.1 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领导增强对课程的规范管理意识 | 第66-67页 |
5.1.2 中小学音乐教师对学生“编创能力”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 | 第67页 |
5.1.3 对高校师范生增加“编创”相关能力的培养 | 第67-68页 |
5.2 促进在职教师培训 | 第68-72页 |
5.2.1 完善培训制度 | 第68-69页 |
5.2.2 更新培训观念,结合实际解决“即兴编创”教学能力的实用性需求 | 第69-70页 |
5.2.3 分析“编创”教学能力各方面因素,指导受训教师形成“编创”教学能力 | 第70-72页 |
结语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附录 | 第78-84页 |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