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前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6页 |
1.1 国外煤层气地面集输工艺现状 | 第10-15页 |
1.1.1 美国煤层气集输工艺 | 第11-13页 |
1.1.2 澳大利亚煤层气集输工艺 | 第13-14页 |
1.1.3 加拿大煤层气集输工艺 | 第14页 |
1.1.4 德国煤层气集输工艺 | 第14-15页 |
1.2 中国煤层气地面集输工艺现状 | 第15-26页 |
1.2.1 山西煤层气田地面集输工艺 | 第15-21页 |
1.2.2 陕西煤层气田地面集输工艺 | 第21-23页 |
1.2.3 辽宁煤层气田地面集输工艺及开发现状 | 第23-24页 |
1.2.4 总结及建议 | 第24-26页 |
第二章 低压水力学研究 | 第26-39页 |
2.1 油气集输设计规范(GB50350-2005) | 第26页 |
2.2 PIPELINE STUDIO | 第26-31页 |
2.2.1 状态方程的选择 | 第26-28页 |
2.2.2 状态方程的比较 | 第28-29页 |
2.2.3 管道内气体流动方程 | 第29-31页 |
2.3 PIPEPHASE | 第31-34页 |
2.4 稳态水力学计算方法的优选对比 | 第34-39页 |
第三章 煤层气压缩机的优选 | 第39-42页 |
3.1 往复式压缩机 | 第39页 |
3.2 离心式压缩机 | 第39页 |
3.3 压缩机的比较 | 第39-42页 |
3.3.1 往复式压缩机特点 | 第39页 |
3.3.2 离心压缩机特点 | 第39-40页 |
3.3.3 压缩机原动机的比较 | 第40页 |
3.3.4 压缩机原动机的比选 | 第40-42页 |
第四章 煤层气地面低压集输技术 | 第42-57页 |
4.1 煤层气田特点 | 第42页 |
4.2 设计指导思想 | 第42页 |
4.3 研究过程 | 第42-57页 |
4.3.1 布站方案的确定 | 第42-43页 |
4.3.2 “多点接入、柔性集输”工艺技术原理 | 第43-44页 |
4.3.3 煤层气田管道清管方案 | 第44页 |
4.3.4 煤层气地面集输工艺特点 | 第44-45页 |
4.3.5 井口集输工艺方案 | 第45-46页 |
4.3.6 集气阀组工艺方案 | 第46页 |
4.3.7 集气管网方案 | 第46-47页 |
4.3.8 集中增压站工艺方案 | 第47-48页 |
4.3.9 不同布站方式采气半径变化的理论说明 | 第48-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