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园艺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果树病虫害论文--仁果类病虫害论文--梨病虫害论文

热处理对沙梨离体植株体内microRNAs和来源于ASGV的vsiRNAs的影响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缩略词表第10-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19页
    1 ASGV的分子特性研究第11页
    2 热处理结合茎尖组织培养脱除ASGV在果树上的应用第11-12页
    3 小RNA的研究第12-18页
        3.1 小RNA的分类第12页
        3.2 miRNA的发现第12-13页
        3.3 miRNA的加工第13-15页
        3.4 miRNA调控靶标基因表达第15-16页
        3.5 miRNA调控寄主抗性基因表达第16页
        3.6 小干扰RNA的研究第16-18页
    4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8-19页
第二章“金水二号”ASGV基因组扩增和序列分析第19-31页
    1 研究材料第19页
        1.1 材料来源第19页
        1.2 研究所用试剂第19页
    2 研究方法第19-23页
        2.1 总RNA提取方法第19-20页
        2.2 沙梨“金水二号”ASGV分离物(ASGV-J2)全基因组扩增策略第20-22页
        2.3 ASGV-J2 分离物基因组克隆测序第22-23页
        2.4 序列分析所用软件第23页
    3 结果和分析第23-30页
        3.1 三种方法提取ASGV-J2 分离物不同组织部位总RNA的效果比较第23-24页
        3.2 ASGV-J2 分离物RT-PCR产物电泳检测结果第24-25页
        3.3 ASGV-J2 分离物基因组序列分析第25-30页
    4 小结和讨论第30-31页
第三章 热处理对带ASGV沙梨离体植株microRNAs的影响第31-59页
    1 研究材料第31-34页
        1.1 供试植株材料第31页
        1.2 研究所用试剂第31-32页
        1.3 引物第32-34页
    2 研究方法第34-37页
        2.1 小RNA文库的构建第34页
        2.2 小RNA测序与数据分析流程第34-36页
        2.3 梨样品总RNA的DNA消化第36页
        2.4 qRT-PCR扩增第36-37页
        2.5 q RT-PCR 数据分析第37页
    3 结果和分析第37-56页
        3.1 沙梨“金水二号”组培苗带ASGV含量检测第37-38页
        3.2 热处理 1d、5d对沙梨“金水二号”茎尖组织ASGV含量影响第38-39页
        3.3 热处理对沙梨“金水二号”茎尖和基部组织中ASGV含量影响第39页
        3.4 深度测序用总RNA质量检测第39-41页
        3.5 热处理对沙梨茎尖组织small RNA数量及大小影响分析第41-43页
        3.6 梨茎尖组织中已知miRNAs的鉴定及保守性分析第43-45页
        3.7 梨茎尖组织中新的miRNA的预测及分析第45-47页
        3.8 热处理对沙梨茎尖和基部组织miRNA表达量影响第47-52页
        3.9 差异表达的miRNA靶标基因预测及功能分析第52-54页
        3.10 差异表达的miRNA调控靶标基因空间动态表达分析第54-56页
    4 小结和讨论第56-59页
第四章 热处理对沙梨植物来源于ASGV的vsiRANs的影响第59-68页
    1 研究材料第59-60页
        1.1 供试植物材料第59页
        1.2 研究所用试剂第59页
        1.3 引物第59-60页
    2 研究方法第60页
    3 结果和分析第60-67页
        3.1 沙梨寄主体内来源于ASGV的vsiRNA的数量和长度分布第60-61页
        3.2 沙梨寄主体内vsiRNA 5'末端核苷酸偏好性分析第61-63页
        3.3 沙梨寄主体内vsiRNA沉默热点区域种类特点第63-67页
    4 小结和讨论第67-68页
第五章 全文结论和展望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7页
附录A常用溶液配方第77-78页
附录B sRNA数据分析表格第78-87页
附录C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第87-88页
致谢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关系嵌入、知识获取与创新绩效研究--基于浙江省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实证分析
下一篇:社会支持网络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影响研究--以重庆市新生代农民工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