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4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1页 |
二、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第三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第四节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7-22页 |
一、相关概念 | 第17-20页 |
二、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第五节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22-24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22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株洲市“两型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 第24-31页 |
第一节 “两型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概述 | 第24-25页 |
一、树立“两型”生活方式的理念 | 第24页 |
二、全民参与“两型”生活 | 第24-25页 |
第二节 株洲市发展“两型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的成绩 | 第25-31页 |
一、社区环境水平明显提升 | 第26-27页 |
二、居民生活品质显著提高 | 第27页 |
三、产业转型不断推进 | 第27-28页 |
四、体制机制不断创新 | 第28-29页 |
五、社区文化建设开始起步 | 第29-31页 |
第三章 株洲市“两型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问题 | 第31-37页 |
第一节 “两型社区”公共服务体系中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滞后 | 第31-32页 |
一、“两型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落后 | 第31页 |
二、“两型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产品质量不高 | 第31-32页 |
第二节 社区成员参与“两型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 第32页 |
一、社区成员参与“两型社区”公共服务建设意识单薄 | 第32页 |
二、社区成员参与“两型社区”公共服务建设渠道较少 | 第32页 |
第三节 “两型社区”公共服务供给过于“市场化” | 第32-34页 |
一、低端公共服务重复生产和高端公共服务产品供给不足现象并存 | 第32-33页 |
二、公共服务市场“诚信”缺失现象较为严重 | 第33-34页 |
第四节 “两型社区”公共服务机构财政投入不足 | 第34-35页 |
一、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较低 | 第34页 |
二、公共服务支出增速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 | 第34-35页 |
第五节 志愿组织建设水平较低 | 第35-37页 |
一、政府对志愿者组织缺乏有效引导 | 第35页 |
二、志愿组织专业化水平较低 | 第35-37页 |
第四章 国内外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 第37-46页 |
第一节 国外典型国家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模式和经验 | 第37-40页 |
一、国外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概况 | 第37-38页 |
二、国外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的主要经验和模式 | 第38-40页 |
第二节 国内典型地区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模式和经验 | 第40-43页 |
一、上海浦东新区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 第40-41页 |
二、郑东新区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 第41-43页 |
第三节 国内外典型国家和地区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启示 | 第43-46页 |
一、创新政府在社区公共服务中的职能 | 第43-44页 |
二、增加社区公共服务的投入,完善公共服务财政制度 | 第44页 |
三、营造多元化的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主体 | 第44页 |
四、统筹协调做好建设规划 | 第44-45页 |
五、因地制宜地构建社区公共服务体系 | 第45-46页 |
第五章 进一步完善“两型”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 第46-54页 |
第一节 发展和完善“两型”社区公共文化建设 | 第46-47页 |
一、多元化力量参与 | 第46页 |
二、推动产、学、研一体化,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智力保证 | 第46-47页 |
第二节 提高社区成员对“两型”社区公共服务参与率 | 第47-48页 |
一、加大对“两型”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财政投入 | 第47-48页 |
二、调动社区成员参与社区服务的积极性 | 第48页 |
三、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 | 第48页 |
第三节 明确政府、居委会的角色和定位 | 第48-51页 |
一、提高政府保障能力 | 第49页 |
二、提高政府的社区管理能力 | 第49页 |
三、加强居委会组织作用 | 第49-50页 |
四、提高居委会协调能力 | 第50页 |
五、加强居委会监督作用 | 第50-51页 |
第四节 充分发挥志愿者对“两型”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作用 | 第51-54页 |
一、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优化社区志愿者资源配置 | 第51页 |
二、以需求为向导,确立志愿服务项目 | 第51-52页 |
三、完善社区志愿服务体系机制 | 第52-54页 |
结束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