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9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三、研究方法、重难点和创新点 | 第19-21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二)研究的重难点 | 第20页 |
(三)研究的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概述 | 第21-30页 |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概述 | 第21-25页 |
(一)治理 | 第21-22页 |
(二)国家治理 | 第22-24页 |
(三)国家治理现代化 | 第24-25页 |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概述 | 第25-30页 |
(一)价值观 | 第25-26页 |
(二)核心价值观 | 第26-27页 |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27-30页 |
第三章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性 | 第30-37页 |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现实的关联性 | 第30-32页 |
(一)从历史的纵向看国家治理与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相生相伴 | 第30-31页 |
(二)从现实的横向看国家治理与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荣辱与共 | 第31-32页 |
二、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实践的同一性 | 第32-34页 |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要求 | 第32-33页 |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思想基础 | 第33页 |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相辅相成 | 第33-34页 |
三、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标指向的一致性 | 第34-37页 |
(一)从理论发展看都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 第34-35页 |
(二)从实践过程看都是为了更好的推动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 第35-36页 |
(三)从理想高度看都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前进方向 | 第36-37页 |
第四章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背景与挑战 | 第37-53页 |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时代背景 | 第37-44页 |
(一)国际环境的风云变幻 | 第37-40页 |
(二)国内环境的日新月异 | 第40-44页 |
二、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实挑战 | 第44-53页 |
(一)传统与现实道德观念碰撞导致的部分公民价值判断模糊 | 第44-46页 |
(二)多样化价值观并存导致的一定程度上的主流价值共识缺失 | 第46-48页 |
(三)社会成员中部分公民信仰缺失导致的价值观无序 | 第48-50页 |
(四)西方社会思潮的迷惑性对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的削弱 | 第50-53页 |
第五章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 第53-59页 |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基本原则 | 第53-56页 |
(一)顶层化原则 | 第53-54页 |
(二)社会化原则 | 第54-55页 |
(三)生活化原则 | 第55-56页 |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实性要求 | 第56-59页 |
(一)合法性 | 第56页 |
(二)科学性 | 第56-57页 |
(三)稳定性 | 第57页 |
(四)适用性 | 第57-59页 |
第六章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思考 | 第59-67页 |
一、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深入发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 第59-61页 |
(一)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增强其吸引力 | 第59页 |
(二)以整合社会多元价值观为核心增强其凝聚力 | 第59-60页 |
(三)以构建国家文化软实力为方向增强其感召力 | 第60-61页 |
二、加强教育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科学化、规范化的教育队伍 | 第61-62页 |
(一)重视组织建设,构建一支结构合理完善、系统规范的教育队伍 | 第61页 |
(二)重视思想建设,培养一支思想政治可靠、信念坚定的教育队伍 | 第61-62页 |
(三)重视能力建设,培养一支理论素养优良、技能高超的教育队伍 | 第62页 |
三、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感染性 | 第62-64页 |
(一)发挥主流新闻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的主渠道作用 | 第62-63页 |
(二)发挥新媒体平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的主阵地作用 | 第63-64页 |
(三)发挥精神文化产品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宣传涵养作用 | 第64页 |
四、加强与国家、社会、个人发展过程的深度融合,增强培育的有效性 | 第64-67页 |
(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政府日常工作之中 | 第64-65页 |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社会治理过程之中 | 第65-66页 |
(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个人终身教育体系之中 | 第66-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致谢 | 第73-76页 |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