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2 柴油机主要排放物的危害及生成机理 | 第13-16页 |
1.2.1 CO生成机理 | 第13-14页 |
1.2.2 HC生成机理 | 第14页 |
1.2.3 NO_x生成机理 | 第14-15页 |
1.2.4 碳烟生成机理 | 第15-16页 |
1.3 降低柴油机排放的主要方法 | 第16-20页 |
1.3.1 机内净化技术 | 第16-18页 |
1.3.2 后处理净化技术 | 第18-19页 |
1.3.3 代用燃料 | 第19-20页 |
1.4 正丁醇作为替代燃料的优点 | 第20-21页 |
1.5 柴油-正丁醇混合燃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1-24页 |
1.5.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1.5.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1.6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 第24-25页 |
第二章 互溶性试验研究及台架试验介绍 | 第25-35页 |
2.1 柴油-正丁醇混合燃料的掺烧方法 | 第25-26页 |
2.2 柴油和正丁醇的互溶性试验研究 | 第26-27页 |
2.2.1 试验仪器及步骤 | 第26页 |
2.2.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26-27页 |
2.3 台架试验装置 | 第27-32页 |
2.3.1 试验发动机 | 第28-29页 |
2.3.2 试验主要设备仪器 | 第29页 |
2.3.3 燃烧数据采集系统 | 第29-30页 |
2.3.4 排放分析系统 | 第30-32页 |
2.4 参数定义 | 第32页 |
2.4.1 正丁醇体积比例的定义 | 第32页 |
2.4.2 折合燃油消耗率 | 第32页 |
2.5 试验方案与研究方法 | 第32-34页 |
2.5.1 试验方案 | 第32-33页 |
2.5.2 研究方法 | 第33-3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掺混比对正丁醇-柴油混合燃料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 第35-45页 |
3.1 掺混比对正丁醇-柴油混合燃料燃烧性能影响的试验结果 | 第35-37页 |
3.1.1 缸内燃烧压力结果分析 | 第35-36页 |
3.1.2 缸内燃烧放热率结果分析 | 第36-37页 |
3.2 掺混比对正丁醇-柴油混合燃料排放性能影响试验结果 | 第37-42页 |
3.2.1 NO排放结果分析 | 第37-39页 |
3.2.2 碳烟排放结果分析 | 第39-40页 |
3.2.3 HC排放结果分析 | 第40-41页 |
3.2.4 CO排放结果分析 | 第41-42页 |
3.3 掺混比对正丁醇-柴油混合燃料经济性能影响试验结果 | 第42-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涡流比对正丁醇-柴油混合燃料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45-59页 |
4.1 正丁醇-柴油混合燃料CFD模型建立及验证 | 第45-49页 |
4.1.1 软件介绍 | 第45-46页 |
4.1.2 网格划分 | 第46-47页 |
4.1.3 缸内初始条件的设定 | 第47页 |
4.1.4 时间步长设定 | 第47-48页 |
4.1.5 计算模型选择 | 第48页 |
4.1.6 模型验证 | 第48-49页 |
4.2 涡流比对正丁醇-柴油混合燃料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49-58页 |
4.2.1 缸内燃烧压力结果分析 | 第50-51页 |
4.2.2 缸内平均温度结果分析 | 第51-52页 |
4.2.3 缸内累积放热量结果分析 | 第52-53页 |
4.2.4 NO结果分析 | 第53-54页 |
4.2.5 Soot结果分析 | 第54-55页 |
4.2.6 涡流比对正丁醇-柴油混合燃料燃空当量比的影响 | 第55-57页 |
4.2.7 三种燃料不同涡流比下排放数据比较 | 第57-5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59-60页 |
5.2 工作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