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8-28页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8-21页 |
2.1.1 城市规模 | 第18页 |
2.1.2 城市空间规模 | 第18页 |
2.1.3 合理城市空间规模与最优城市空间规模 | 第18-21页 |
2.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21-28页 |
2.2.1 城市空间规模的理想模式探索 | 第21-23页 |
2.2.2 城市空间规模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23-25页 |
2.2.3 城市空间规模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第25-27页 |
2.2.4 国内外相关研究总结 | 第27-28页 |
3 国内外城市空间规模发展比较分析 | 第28-48页 |
3.1 理想空间规模的思想源头 | 第28页 |
3.2 国外城市空间规模控制策略 | 第28-44页 |
3.2.1 伦敦城市空间规模控制策略 | 第28-32页 |
3.2.2 塞罗那城市空间规模控制策略 | 第32-38页 |
3.2.3 波特兰城市空间规模控制策略 | 第38-42页 |
3.2.4 釜山城市空间规模控制策略 | 第42-44页 |
3.3 国内外城市空间规模发展模式比较分析 | 第44-48页 |
3.3.1 中国城市空间规模发展现状 | 第44-45页 |
3.3.2 中国城市空间规模发展特征解析 | 第45-46页 |
3.3.3 国内外城市空间规模发展模式总结 | 第46-48页 |
4 大连城市空间规模演变分析 | 第48-72页 |
4.1 城市概况 | 第48-49页 |
4.1.1 自然地理 | 第48页 |
4.1.2 经济社会 | 第48-49页 |
4.1.3 城市空间规模发展现状 | 第49页 |
4.2 城市空间规模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9-56页 |
4.2.1 环境与人口因素 | 第49-51页 |
4.2.2 经济与产业结构 | 第51-53页 |
4.2.3 规划与发展政策 | 第53-54页 |
4.2.4 交通与新区建设 | 第54-56页 |
4.3 城市空间规模演变特征 | 第56-65页 |
4.3.1 总体趋势 | 第56-59页 |
4.3.2 城市空间规模演变的速度特征 | 第59-61页 |
4.3.3 城市空间规模演变的密度特征 | 第61-62页 |
4.3.4 城市空间规模演变的经济效益特征 | 第62-63页 |
4.3.5 城市空间规模扩张模式特征 | 第63-65页 |
4.4 城市空间规模演变中存在的问题 | 第65-72页 |
4.4.1 空间结构组织的断裂 | 第66-67页 |
4.4.2 用地功能布局的失衡 | 第67-68页 |
4.4.3 道路骨架尺度的丧失 | 第68-69页 |
4.4.4 城市历史街区的消失 | 第69-70页 |
4.4.5 规模扩张方式的粗放 | 第70-72页 |
5 基于国际比较的大连城市空间规模合理化研究 | 第72-86页 |
5.1 合理城市空间规模的内涵 | 第72-75页 |
5.1.1 国家宏观背景对合理城市空间规模提出全新要求 | 第72-73页 |
5.1.2 合理城市空间规模的内涵解析 | 第73-75页 |
5.2 基于国际比较的大连城市空间规模合理性评价 | 第75-86页 |
5.2.1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76页 |
5.2.2 比较城市的确定 | 第76-77页 |
5.2.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77-79页 |
5.2.4 比较数据的采集 | 第79-81页 |
5.2.5 大连城市空间规模合理性评价结果 | 第81-83页 |
5.2.6 优化城市空间规模的大连城市发展策略 | 第83-86页 |
结论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2页 |
附录A 图片目录 | 第92-95页 |
附录B 表格目录 | 第95-9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96-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