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问题的缘起 | 第9-10页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1.3 课题研究目标 | 第13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结束技能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4-21页 |
2.1 结束技能概念含义 | 第14页 |
2.2 课堂教学结束环节的作用 | 第14-15页 |
2.3 结课过程的构成要素 | 第15-16页 |
2.4 课堂教学结课环节的相关理论依据 | 第16-19页 |
2.4.1 奥苏伯尔动机理论 | 第16页 |
2.4.2 艾宾浩斯遗忘规律 | 第16-17页 |
2.4.3 布鲁纳认知发现说 | 第17-18页 |
2.4.4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 第18页 |
2.4.5 克拉申的输入假说 | 第18-19页 |
2.5 课堂教学结束方法的应用原则与实施要点 | 第19-21页 |
第三章 结课方法类型及实践案例 | 第21-33页 |
3.1 总结型结课方法案例 | 第21-24页 |
3.2 反思型结课方法案例 | 第24-25页 |
3.3 运用型结课方法案例 | 第25-28页 |
3.4 拓展延伸型结课方法案例 | 第28-33页 |
第四章 对外汉语小学课文教学有效结课方法的实验分析 | 第33-50页 |
4.1 实验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 第33页 |
4.2 授课内容基本情况分析 | 第33页 |
4.3 授课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 第33页 |
4.4 实验步骤 | 第33-49页 |
4.4.1 实验前:成绩对比 | 第33-37页 |
4.4.2 实验过程 | 第37-45页 |
4.4.3 实验后:成绩对比 | 第45-49页 |
4.5 结论 | 第49-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