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香料及化妆品工业论文--香精论文

密胺树脂/聚乙烯醇双重包覆微胶囊香精及缓释性能的研究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8页
    1.1 引言第16-17页
    1.2 香精简介第17-19页
        1.2.1 香料概况第17页
        1.2.2 香料的作用第17-18页
        1.2.3 香精与香料第18-19页
    1.3 香精微胶囊第19-21页
        1.3.1 香精微胶囊分类第19-20页
        1.3.2 常见的香精微胶囊第20-21页
    1.4 微胶囊第21-25页
        1.4.1 微胶囊技术简介第21页
        1.4.2 微胶囊的囊材第21-22页
        1.4.3 微胶囊的芯材第22-23页
        1.4.4 微胶囊的制备方法第23-24页
        1.4.5 微胶囊化技术的应用第24-25页
    1.5 聚乙烯醇概述第25-28页
第二章 密胺树脂香精微胶囊的制备第28-53页
    2.1 引言第28页
    2.2 实验原理第28-29页
    2.3 主要实验原料第29页
    2.4 主要实验仪器第29-30页
    2.5 香精微胶囊的制备第30-31页
        2.5.1 主要实验流程第30-31页
        2.5.2 改性密胺树脂预聚物合成第31页
        2.5.3 香精乳化分散第31页
        2.5.4 香精的微胶囊包覆第31页
        2.5.5 微胶囊产品后期处理第31页
    2.6 香精微胶囊的表征与测试第31-33页
        2.6.1 红外光谱分析(FTIR)第31页
        2.6.2 微胶囊粒径分布分析第31-32页
        2.6.3 形貌分析(SEM)第32页
        2.6.4 热重分析(TGA)第32页
        2.6.5 耐热性能测试第32页
        2.6.6 含湿量的测定第32页
        2.6.7 收率的测定第32-33页
        2.6.8 缓释性能分析第33页
        2.6.9 包覆率的测定第33页
    2.7 制备密胺树脂单层包覆的柠檬香精微胶囊的结果与讨论第33-51页
        2.7.1 乳化时间和搅拌速率对粒径大小的影响第33-35页
        2.7.2 芯材比对香精微胶囊性能的影响第35-36页
        2.7.3 醛基与三聚氰胺的摩尔比对香精微胶囊性能的影响第36-38页
        2.7.4 预聚液与乳化液的混合方式对反应的影响第38-50页
        2.7.5 香精微胶囊的红外光谱分析(FTIR)第50-51页
    2.8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三章 聚乙烯醇/密胺树脂微胶囊香精的制备第53-76页
    3.1 引言第53页
    3.2 实验原理第53-54页
    3.3 实验主要原材料第54页
    3.4 主要实验仪器第54-55页
    3.5 聚乙烯醇改性密胺树脂包覆微胶囊香精的制备方法第55-56页
        3.5.1 改性密胺树脂预聚物的合成第55页
        3.5.2 香精的乳化分散第55页
        3.5.3 香精的微胶囊包覆第55页
        3.5.4 微胶囊产品后期处理第55-56页
    3.6 制备改性密胺树脂-聚乙烯醇双层包覆香精微胶囊的实验流程第56-66页
        3.6.1 主要实验流程第56-57页
        3.6.2 制备改性密胺树脂-聚乙烯醇双层包覆微胶囊香精的结果讨论第57-66页
    3.7 制备聚乙烯醇改性的密胺树脂单层包覆香精微胶囊第66-72页
        3.7.1 密胺树脂预聚阶段加入聚乙烯醇改性第66-68页
        3.7.2 在密胺树脂包覆阶段加入聚乙烯醇第68-72页
    3.8 不同反应条件的实验结果比对第72-76页
第四章 密胺树脂/聚乙烯醇双重包覆微胶囊香精的应用与游离醛基去除第76-79页
    4.1 微胶囊香精在人工草坪上的应用测试第76页
    4.2 微胶囊香精游离甲醛含量测定第76-77页
    4.3 双重包覆微胶囊香精中的游离甲醛去除第77-78页
    4.4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9-81页
    5.1 结论第79页
    5.2 展望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8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观测数据的因果方向分析建模方法的研究
下一篇:正常和低盐度养殖条件下凡纳滨对虾收获体重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