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选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的方法 | 第12-14页 |
第2章 法院调解知识的变迁 | 第14-29页 |
2.1“调解为主”的法院调解知识(革命根据地时期—1982年) | 第14-16页 |
2.1.1 实务界对法院调解知识的生产与发展 | 第14-15页 |
2.1.2 理论界对法院调解知识的生产与发展 | 第15-16页 |
2.2“着重调解”的法院调解知识(1982年—1991年) | 第16-19页 |
2.2.1 实务界对法院调解知识的生产与发展 | 第16-17页 |
2.2.2 理论界对法院调解知识的生产与发展 | 第17-19页 |
2.3“自愿合法调解”的法院调解知识(1991年—2002年) | 第19-24页 |
2.3.1 实务界对法院调解知识的生产与发展 | 第19-21页 |
2.3.2 理论界对法院调解知识的生产与发展 | 第21-24页 |
2.4“优先调解”与“调解社会化”的法院调解知识(2002年—2012年) | 第24-27页 |
2.4.1 实务界对法院调解知识的生产与发展 | 第24-25页 |
2.4.2 理论界对法院调解知识的生产与发展 | 第25-27页 |
2.5“自愿合法调解”的法院调解知识(2012年之后) | 第27-28页 |
2.5.1 实务界对法院调解知识的生产与发展 | 第27页 |
2.5.2 理论界对法院调解知识的生产与发展 | 第27-2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社会物质结构对法院调解知识的控制影响 | 第29-36页 |
3.1“调解为主”知识的社会物质结构(革命根据地时期—1982年) | 第29-30页 |
3.2“着重调解”知识的社会物质结构(1982年—1991年) | 第30-32页 |
3.3“自愿合法调解”知识的社会物质结构(1991年—2002年) | 第32-33页 |
3.4“优先调解”与“调解社会化”知识的社会物质结构(2002年—2012年) | 第33-34页 |
3.5“自愿合法调解”知识的社会物质结构(2012年—今) | 第34-3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法院调解知识的变迁规律 | 第36-44页 |
4.1 曼海姆视角下的法院调解知识的变迁规律 | 第36-40页 |
4.2 默顿视角下法院调解知识的变迁规律 | 第40-4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5章 对法院调解知识的实证分析——以某法院为例 | 第44-50页 |
5.1 法院调解率的变化 | 第44-45页 |
5.2 法院工作人员对法院调解态度的变化 | 第45-49页 |
5.2.1 资深老法官 | 第46-47页 |
5.2.2 助理审判员 | 第47-48页 |
5.2.3 书记员 | 第48-4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