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李斯特钢琴交响化处理思想的产生 | 第9-10页 |
第二章 《唐璜的回忆》中的交响化处理 | 第10-33页 |
第一节 湿壁画方式 | 第12-22页 |
一 在很短的时间内扫过整个钢琴键盘 | 第12-16页 |
1. 琶音方式 | 第12-13页 |
2.音阶式乐句 | 第13-16页 |
二 广泛运用和弦及音响组合——追求强有力的综合音响 | 第16-22页 |
1. 八度方式 | 第16-17页 |
2. 双手交替八度方式 | 第17-19页 |
3. 几乎同时处理分布在距离更远的一些密集音群 | 第19-22页 |
第二节 色调丰富化方式 | 第22-33页 |
一 善于运用各个音区的音响,使用不同的音区进行强烈对比 | 第22-24页 |
1. 模仿乐队中的各种乐器 | 第22-24页 |
2. 合理的使用各种音区来增强表现力 | 第24页 |
二 使用更为新奇的技巧或更为夸张的改编手法 | 第24-27页 |
1.特殊的震音型乐句或颤音型乐句 | 第24-25页 |
2. 更为夸张的改编手法 | 第25-27页 |
三 创造了不同于以往的踏板使用方法 | 第27-33页 |
1. 创造了多种踏板踩踏方法 | 第27-28页 |
2. 不再把钢琴音乐和声的清纯作为钢琴踏板的使用原则 | 第28-33页 |
2.1 使用这种踏板踩法来表现音乐的感情与色彩 | 第28-29页 |
2.2 使用踏板来达到音响的混同 | 第29页 |
2.3 广泛使用左、中、右三个踏板,并积极使这些踏板配合使用 | 第29-33页 |
第三章 两种交响化处理手法的关系和发展 | 第33-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7页 |
后记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