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回归动因与路径创新研究--以如家酒店回归为例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导论 | 第14-24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4-15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6-22页 |
1.2.1 中概股危机相关研究 | 第16-17页 |
1.2.2 VIE结构相关研究 | 第17-20页 |
1.2.3 中概股回归相关研究 | 第20-21页 |
1.2.4 文献评述 | 第21-22页 |
1.3 论文框架与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1.3.1 论文框架 | 第22-2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2 中概股回归研究基础 | 第24-32页 |
2.1 美国资本市场分析 | 第24-26页 |
2.2 中概股发展历程分析 | 第26-29页 |
2.3 中概股控制结构分析 | 第29-32页 |
3 中概股回归动因与回归路径研究 | 第32-42页 |
3.1 中概股回归动因分析 | 第32-37页 |
3.1.1 支持性影响因素 | 第32-34页 |
3.1.2 阻碍性影响因素 | 第34-35页 |
3.1.3 中概股回归动因综合分析模型 | 第35-37页 |
3.2 中概股回归路径分析 | 第37-42页 |
3.2.1 私有化阶段 | 第38-39页 |
3.2.2 再上市阶段 | 第39-42页 |
4 中概股回归动因与回归路径案例分析 | 第42-52页 |
4.1 如家回归案例介绍 | 第42-48页 |
4.1.1 回归背景 | 第42-43页 |
4.1.2 回归交易主体 | 第43-45页 |
4.1.3 回归交易安排 | 第45-48页 |
4.2 如家酒店回归动因 | 第48-49页 |
4.3 如家酒店回归路径 | 第49-52页 |
5 结论 | 第52-56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52-53页 |
5.2 研究创新 | 第53-54页 |
5.3 研究局限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