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第12-13页 |
前言 | 第13-16页 |
研究现状、成果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方法 | 第14-16页 |
1、材料和方法 | 第16-33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16-21页 |
1.1.1 实验动物: | 第16页 |
1.1.2 实验仪器: | 第16-17页 |
1.1.3 实验试剂: | 第17-20页 |
1.1.4 主要试剂溶液的配置: | 第20-21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21-32页 |
1.2.1 C57BL/6 小鼠BMMSCs的分离、培养、冻存、复苏及鉴定 | 第21-24页 |
1.2.2 AIH模型小鼠的建立与标本处理 | 第24-25页 |
1.2.3 脾脏CD4~+T淋巴细胞活化比例检测 | 第25页 |
1.2.4 脾脏Treg细胞(CD4~+CD25+Foxp3+)检测 | 第25-26页 |
1.2.5 脾脏Th1(CD4~+INF-γ+)、Th2(CD4~+IL-4~+)、Th17(CD4~+IL-17+)检测 | 第26页 |
1.2.6 外周血相关细胞因子检测 | 第26-27页 |
1.2.7 组织总mRNA的提取 | 第27-28页 |
1.2.8 mRNA逆转录为cDNA反应 | 第28-29页 |
1.2.9 q-PCR | 第29-32页 |
1.3 流式数据及统计学分析 | 第32-33页 |
2、结果 | 第33-42页 |
2.1 C57BL/6 小鼠BMMSCs的鉴定 | 第33-35页 |
2.1.1 BMMSCs细胞形态学观察 | 第33页 |
2.1.2 BMMSCs的表型鉴定 | 第33-35页 |
2.1.3 BMMSCs成脂、成骨分化能力的鉴定 | 第35页 |
2.2 肝脏Knodell评分及生化指标检测 | 第35-37页 |
2.2.1 小鼠肝脏病理组织学观察及炎症活动度评分 | 第35-36页 |
2.2.2 小鼠血清ALT及AST检测结果 | 第36-37页 |
2.3 脾脏CD4~+T淋巴细胞活化比例及亚群变化 | 第37-39页 |
2.3.1 脾脏CD4~+T活化比例 | 第37-38页 |
2.3.2 脾脏CD4~+T淋巴细胞中Th1、Th2细胞比例变化 | 第38页 |
2.3.3 脾脏CD4~+T淋巴细胞中Th17、Treg细胞比例变化及Th17/Treg比值 | 第38-39页 |
2.4 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 | 第39-40页 |
2.5 肝脏CD4~+T淋巴细胞亚群q-PCR验证结果 | 第40-42页 |
3.讨论 | 第42-45页 |
3.1 刀豆蛋白A诱导小鼠AIH模型的可行性 | 第42页 |
3.2 分析脾脏的CD4~+T淋巴细胞亚群的原因 | 第42-43页 |
3.3 BMMSCs治疗AIH可能的作用机制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49-50页 |
综述 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应用 | 第50-63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56-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