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导言 | 第8-15页 |
1.1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 第8-9页 |
1.1.1 选题的理论依据和意义 | 第8页 |
1.1.2 选题的现实依据和意义 | 第8-9页 |
1.2 选题的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3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4 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 | 第13-15页 |
1.4.1 研究重点 | 第13-14页 |
1.4.2 研究难点 | 第14页 |
1.4.3 创新点 | 第14-15页 |
2 马克思社会发展主体思想的理论来源和发展轨迹 | 第15-21页 |
2.1 马克思社会发展主体思想的理论来源 | 第15-17页 |
2.1.1 古希腊哲学的主体思想 | 第15-16页 |
2.1.2 近代西方哲学的主体思想 | 第16-17页 |
2.2 马克思社会发展主体思想的发展轨迹 | 第17-21页 |
2.2.1 马克思社会发展主体思想的孕育 | 第18-19页 |
2.2.2 马克思社会发展主体思想的形成 | 第19-20页 |
2.2.3 马克思社会发展主体思想的完善 | 第20-21页 |
3 马克思社会发展主体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1-33页 |
3.1 社会发展主体的内涵、类型、特点 | 第21-25页 |
3.1.1 人:社会发展的主体 | 第21-22页 |
3.1.2 社会发展主体的类型 | 第22-24页 |
3.1.3 社会发展主体的特点 | 第24-25页 |
3.2 社会发展主体的作用 | 第25-30页 |
3.2.1 在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中的作用 | 第25-27页 |
3.2.2 在社会关系变革活动中的作用 | 第27页 |
3.2.3 在精神生产活动中的作用 | 第27-28页 |
3.2.4 在交往活动中的作用 | 第28-30页 |
3.3 社会发展主体面临的制约因素 | 第30-33页 |
3.3.1 主体发展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 | 第30-31页 |
3.3.2 主体发展受到社会状况的制约 | 第31页 |
3.3.3 主体发展受到自身条件的制约 | 第31-33页 |
4.马克思社会发展主体思想的当代价值 | 第33-43页 |
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保障 | 第33-37页 |
4.1.1 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为主体发展搭建物质平台 | 第33-34页 |
4.1.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主体发展提供制度保证 | 第34-35页 |
4.1.3 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主体发展构建精神支撑 | 第35-36页 |
4.1.4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切实保障主体的切身利益 | 第36-37页 |
4.1.5 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升主体的幸福指数 | 第37页 |
4.2 发挥主体作用,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 | 第37-43页 |
4.2.1 发挥主体的能动作用,促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第38-39页 |
4.2.2 提升主体的创新能力,促成全面深化改革顺利实现 | 第39-40页 |
4.2.3 树立主体的法治意识,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 第40-41页 |
4.2.4 发挥主体的监督作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8-49页 |
后记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