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哲学理论论文--辩证唯物主义论文--认识论、反映论论文

虚拟实践探析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导言第8-17页
    1.1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第8-10页
        1.1.1 选题的理论依据和意义第8-9页
        1.1.2 选题的现实依据和意义第9-10页
    1.2 选题的研究现状第10-15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5页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5-16页
        1.3.1 研究思路第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4 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点第16-17页
        1.4.1 研究的重点第16页
        1.4.2 研究的难点第16页
        1.4.3 研究的创新点第16-17页
2 虚拟实践概述第17-26页
    2.1 虚拟实践的内涵和本质第17-19页
        2.1.1 虚拟实践的内涵第17-18页
        2.1.2 虚拟实践的本质第18-19页
    2.2 虚拟实践的形式和特征第19-22页
        2.2.1 虚拟实践的形式第20-21页
        2.2.2 虚拟实践的特征第21-22页
    2.3 虚拟实践的结构和功能第22-26页
        2.3.1 虚拟实践的结构第22-24页
        2.3.2 虚拟实践的功能第24-26页
3 虚拟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解读第26-35页
    3.1 马克思主义实践的内容解读第26-29页
        3.1.1 马克思主义实践的主要观点第26-27页
        3.1.2 马克思主义实践的基本特征第27-28页
        3.1.3 马克思主义实践的精神实质第28-29页
    3.2 虚拟实践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联系第29-32页
        3.2.1 虚拟实践产生的基础是人类实践活动第30页
        3.2.2 虚拟实践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延伸和升华第30-31页
        3.2.3 虚拟实践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发展第31-32页
    3.3 虚拟实践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的区别第32-35页
        3.3.1 虚拟实践手段的“数字化”第32-33页
        3.3.2 虚拟实践存在形态的虚拟化第33-34页
        3.3.3 虚拟实践空间的自由开放性第34-35页
4 虚拟实践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第35-49页
    4.1 虚拟实践面临的困境第35-39页
        4.1.1 人的交往产生异化第35-36页
        4.1.2 信息安全受到威胁第36-37页
        4.1.3 自我认同出现危机第37-39页
        4.1.4 价值观发生扭曲第39页
    4.2 虚拟实践困境的原因分析第39-43页
        4.2.1 人的技术异化现象日益凸显第40-41页
        4.2.2 人的交往方式发生了转变第41页
        4.2.3 人类网络行为的道德缺位第41-42页
        4.2.4 过分夸大信息技术的功能第42-43页
    4.3 应对虚拟实践困境的对策第43-49页
        4.3.1 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的本真精神第43-44页
        4.3.2 提高人在虚拟实践活动的主体性第44-45页
        4.3.3 实现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共生第45-46页
        4.3.4 加强网络虚拟平台的监督机制第46-49页
结语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4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4-55页
后记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克思社会发展主体思想探略
下一篇:马克思劳动方式思想及其当代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