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7页 |
(一)选题依据 | 第10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三)研究主要内容 | 第11页 |
(四)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国外文献 | 第11-13页 |
2.国内文献 | 第13-14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文献分析法 | 第14-15页 |
2.历史的方法 | 第15页 |
3.比较的方法 | 第15页 |
(六)创新点 | 第15-17页 |
1.从历史维度整体展现生物学中支持与反对还原论的不同观点 | 第15-16页 |
2.初步阐发了生物学研究中还原论的前景 | 第16-17页 |
一、还原论与生物学还原论的理论内涵 | 第17-26页 |
(一)还原论的理论内涵 | 第18-23页 |
1.笛卡尔确立了还原论研究纲领 | 第18-19页 |
2.牛顿经典力学对还原论的影响 | 第19-20页 |
3.内格尔对还原论内涵的阐发 | 第20页 |
4.其他学者对还原论的解读 | 第20-23页 |
(二)生物学还原论的理论内涵 | 第23-26页 |
1.李建会对生物学还原论的分析 | 第24页 |
2.胡文耕对生物学还原论的分析 | 第24-25页 |
3.桂起权对生物学还原论的分析 | 第25-26页 |
二、支持生物学还原论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 第26-31页 |
(一)十九世纪的机械论 | 第26-27页 |
(二)二十世纪上半叶的生物学还原论 | 第27-28页 |
(三)二十世纪下半叶还原论主导分子生物学领域 | 第28-31页 |
三、反对生物学还原论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 第31-39页 |
(一)十九世纪的活力论 | 第31-32页 |
(二)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一般系统论与生物学自主论 | 第32-36页 |
(三)二十世纪下半叶对生物学还原论局限性的批判 | 第36-39页 |
四、生物学还原论何去何从 | 第39-49页 |
(一)生物学还原论与反还原论的博弈 | 第39-45页 |
1. 机械论与活力论 | 第39-41页 |
2. 还原论与整体论 | 第41-42页 |
3. 构成论与生成论 | 第42-44页 |
4. 上向因果与下向因果 | 第44-45页 |
(二)生物学还原论的节节胜利与“活力论”的“幽灵” | 第45-49页 |
1.还原论使生理学走向成熟 | 第45-46页 |
2. 还原论使分子生物学主导生物学界 | 第46-47页 |
3.“活力论”的“幽灵” | 第47-48页 |
4. 期待生物学中“哥白尼革命”的发生 | 第48-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